028《明鬼》第十五
本文可视作《墨子经义释诂》的缩减版。由于儒者大幅度“校改”墨子书,并形成了认知惯性。导致我们需要处处辩论、论证其错误,导致《墨子经义释诂》篇幅太长。所以顾如将《墨子经义释诂》以语句简说方式登载到这里。需要参考我们所作论证的读者,还是需要参考《墨子经义释诂》。
0290
《明鬼》: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是以……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
(注1):力正,用强力达到目的。天志篇也出现过:别之为政,力正也。该处认为顺从天意而兼爱就不需要力正。 (注2):天下乱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处墨家指出是因为:诸侯力正。而不是儒家反复强调的百姓无德。所谓诸侯力正,也即被尚同篇批驳的“同一”而已。“同一”是“别之为政”,因为同一之同只有君之一方,没有民之意见。而“一同”之同,是众人之共见。其中兼有众人,是“兼之为政”。
0291
《明鬼》:今若使天下之人借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0292
《明鬼》: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
(注1):以众人的共见知是非。与经上:同,二人而共见是楹也。主张相同。
0293
《明鬼》:昔者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郑穆公见之,乃恐惧,犇。
(注1):神入门而左,指神占据尊位。左位为尊,面方端庄,素服雅致。前后文都在渲染神人的尊贵,和郑穆公的卑下。「三绝」即“机绝”(布料)﹑“针绝”(缝制)﹑“丝绝”(刺绣)。 (注2):犇,奔逃。 (注3):另请注意,墨家与道家一样,提及鸟类总是褒义,提及爬虫类总是贬义。经上“化,蛙买”,指青蛙变成田鸡。实际意思则是使恶人归善。而儒家以爬虫类为善。如孔子用龙称赞老子。
0294
《明鬼》:故圣王,其赏也必於祖,其僇也必於社。赏於祖者何也?告分之均也。僇於社者何也?告听之中也。
(注1):僇,争辩、争讼。墨家认为法庭应该依先圣。应该在神社的大庭广众之中断案。
0295
《明鬼》:反圣王之务,则非所以为君子之道也
0296
《明鬼》: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问不已
(注1):有周不显,帝命不时。从这句看,天志虽然恒常。但在不同时期、背景则有不同的时务。也就是工作的侧重。 (注2):文王在帝左右,令问不已。从这句看天帝要通过该族的圣祖令问该族人。也就是说,圣祖死后会升天,成为天帝的鬼神,并负责监督、保佑该族人。
0297
《明鬼》:有扈氏威侮五行,息弃参正,天用勦绝其命
(注1):威侮五行,应理解为威辱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五行是组成“物”的五种元素。 (注2):息弃参正。息,指气息。吐纳天下之气息,即察知天下人的想法、观念等。吐纳天下是需要“参正”的。也就是需要综合各个人、氏族的想法、观念,从而找到“正”。经下有字条讨论如何找到“正”。 (注3):天用勦绝其命。天命之天子,也不是能够永保上天之命的。所以朝代之更替,在当时被称作“革命”。孔子不言汤武,孟子则袭取了墨家之革命说。
0298
《明鬼》:武王逐奔入宫,万年梓株,折纣而系之赤环,载之白旗,以为天下诸侯僇
(注1):此句主要用于说明,僇是争讼,甚至是指责、诅骂意。
0299
《明鬼》: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以所罚,无大必罚之
(注1):此处大小是拥有人众、土地之大小。
0300
《明鬼》:“若使鬼神请亡,是乃费其所为酒醴粢盛之财耳”。自夫费之,特注之污壑而弃之也。内者宗族,外者乡里,皆得如具饮食之。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注1):儒者厚葬不言费,祭祀则言费。实在是知祖不知天。鲁问篇,鲁祝以一豚祭。应该参照明鬼此处理解。
0301
《明鬼》:昔者宋文君鲍之时……株子杖揖出与言……株子举揖而槀之,殪之坛上。
(注1):此处“揖”,即孔子所言“欹器”。实为神之断案、击杀之法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