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美国一个专家有次应邀去为一家电机生产厂做诊断,他花了两天时间来诊断这批有故障的电机,最后,他用粉笔在外壳上画了一个圈,说道:“把壳子打开,画圈的地方把线圈减少3圈”。最后他给工厂提交自己的酬劳单,老板一看价格:十万美元!
老板很不服气得说:你就花了两天,画了个圈,就要十万美元!
专家答复:两天时间只要9美元,画圈只要1美元,但是知道哪里画圈需要99990美元!
专家具有的就是他自己的独特本事,这个本事就能给他挣这么多钱!如果现在的我们薪水不高,那么打造出自己的一个独特本事,就能挣得高薪水。而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要求我们打造一个自己的独特本事,不然再过5——10年,现在的所谓白领都会是新时代的“体力劳动者”(人人都可以干,只要有体力就可以。),而这种可替代性很强的“体力劳动者”不仅辛苦而且挣钱不会太多。
现在的公司构架已经在逐渐的开始变化了,这些更先进入此类模式的公司,会开始形成潮流,也更有效,从而导致更多的公司会采用这种模式。就是“好莱坞电影模式”。
当好莱坞某个导演要拍一个电影的时候,针对特定的电影,他会开始募集投资方的资金,组件团队,包括:演员,制片,摄影,电脑特效团队,后勤……总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中心,开始配置各个人力、物力资源。当这个项目完成后,大家就散去,各自再去进入新的项目。
这种模式有个特点了,就是不论我们是做制片的,还是我们是演员,必然要求我们在制片或者演戏这个本事上很优秀,这样整个项目(电影)的组织者(导演),才会邀请我们加入团队。如果我们没有优秀的某个本事,我们就只能在后勤队里搬搬东西,这就是替代性很强的“体力劳动者”,收入和有优秀本事的制片、演员,就是不可同语了。
这种模式,在今后的优秀公司里,会很盛行,因为优秀的公司不停的在开发新的项目,新的产品,就会对每个新项目,新产品组建项目形团队。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本事,我们就落入到后勤队,做做搬东西的“体力劳动者”。看看Google公司做新项目,就会组建新团体,项目完成,团员散开,再各自进入新的不同的项目。
如果我们想做制片人、演员,不想做搬运工,那么就要打造自己的独特本事,我称之为“自己的尖刀”
怎么打造自己的尖刀呢?
1:选择自己的本事方向
并不要求我们的某个技能在这个领域是数一数二的,这个不仅仅需要花费大半辈子的时间,而且需要各种条件:引路人,教练,环境,天赋,定力……,但是需要做到前20%。如果按照80-20分布原则来说的话,我个人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来区别以下几个等级的:
(1) 差劲:0% ——20%
(2) 普通:20%——64%
(3) 良好:64%——80%
(4) 优秀:80%——96%
(5) 卓越;96%——99%
(6) 杰出:99%——100%
我们的目标是要≥优秀,迈进前20%是一个门槛,进了这个门槛才能不做“体力劳动者”,因为其可替代性不高,但是没有进入这个门槛,做的工作,其可替代性都高,自然“脑力劳动”的那些工作就不会分配到自己头上。
前面我们讲的优秀级别,是在各个行业或者各个公司都会需要的技能,比如:英文翻译、法律纠纷、销售、IT、财务、HR、研发……这些稍具规模的公司都会配置的。但是有一些领域,其使用量并不大,这个时候,优秀级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杰出”级别。
比如
——唱歌,我们周围唱歌厉害的人也不少吧,但是能靠全职唱歌作为职业,并能挣的钱还不错,而不是维持生活的话,卓越都是不够的。
——运动,一个运动员如果不是处于杰出的状态,是不能挣的还不错的。
——小说家,一个写小说的人如果不是处于杰出的状态,是不能挣的还不错的。
——演员,没能进入好莱坞二线演员的人,在其周围餐厅为了生活兼职端盘子的演员好多,不是杰出是绝对不行的。
……
发现了吗?那些需要出名才能挣钱的领域,杰出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那些不需要出名也能挣钱的领域,优秀是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在选择自己的技能方向的时候,得先想一想:我这个技能是不是得出名了,才可以挣得不错?如果是,那么杰出是必要条件;如果不是,那么优秀是必要条件。
2:磨炼技能,要有当学徒的态度
自己需要发展什么技能,因人而异,但是至少知道了,自己的门槛是需要做到“优秀”呢,还是做好“杰出”。
如果离门槛还有不少距离,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磨炼这个技能。我认为,任何技能,只要不受自己生物因素的限制,都是可以磨炼出来的,而且大家需要磨炼的程度都差不多,并不存在别人能磨炼出来,自己却磨炼不出来的情况。
什么是自己的生物因素呢?就是智商、精神、躯体。智商要是正常的,精神要是没有精神病的,躯体就要看自己需要磨炼的技能,躯体是可以限制这个技能发展的:一个聋子,从非优秀的水平开始,想成为音乐领域的杰出,是受到生物因素限制的(贝多芬耳聋的时候,他的技能可已经都是杰出级别了!);一个没有眼的人,从非优秀的水平开始,想成为一个绘画大师,是受到生物因素限制的……
如果没有生物因素的限制,别人能做到的技能,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编程基础为0,投入时间,3——5年,我们一样可以把这个编程技能变成优秀级别。如果我们现在的日语基础为0,投入时间,3——5年,我们一样可以把日语这个技能变成优秀级别……
所有技能的进步,都是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的,就是越往高级别走,进步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同时进步的量越来越小。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技能按照科学的方法磨练后,怎么进步越来越慢了?这是很正常的。从95分进步到100分很难,从0分进步到20分是很容易的。
在磨炼自己技能的时候,需要级别不高,这个领域的很多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师傅,要把自己放到做学徒的态度,多请教他人,重要的是:只关注磨炼自己的技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这个心态很重要!
说个例子吧,大家就能明白,关注点应该在哪里,自己应该是怎么从学徒心态来想问题。
小张大学毕业进入到一家公司,在一个靠溜须拍马的部门经理下面工作,负责做部门每周业务汇报的文档制作。小张本人勤奋好学,把自己置于学徒的心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自己分析数据、策划方案的技能。他进入公司的前一年,都是做些打杂的活,都是老同事做好方案后,交给他做成PPT而已,但是进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做PPT做的很好看了,同时也学到了怎么做策划方案。
他的进步越来越大,自己可以独立做一些策划方案了,但是做出来的方案,他的经理都在总经理面前说是自己做的,小张也不免觉得很委屈,自己的功劳全被抢了,一切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不过,当他想明白了,自己的策划技能还不是很优秀的级别,磨炼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什么让总经理知道方案是自己做的。于是他也不再抱怨什么,沉下心来,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下班后,主动请教和学习,打磨自己的策划技能——即使同事替他打抱不平,让小张去给总经理说,近来所有的策划全是他的主意,小张也笑笑,他知道他看重的是自己的“渔”,不是总经理会不会给他一条“鱼”。
小张的策划技能步入优秀级别后,跳槽,顺利得通过各种面试和策划测试,进入一家更有资金,更有规模的公司。
就像古代一样,不论东方西方,当学徒的看重的全是磨炼出自己独当一面的技能,今后再跳出来拼搏自己的天地,而不是师傅给自己多少工钱,让自己受了多少气。而且,顺便说一下,古代当学徒是没有工钱的,而且还得给师傅家做各种杂活。
感谢您对微信公众号: 米知山 的关注。
关注个人成长,分享对成长的认知、方法,坚持正知、正念、正能量。
【最新文章都发布在公众号,每周2到3篇,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