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年前拜访大姨,恰巧大姨在和表姐蔡东视频,姐姐说新书将在四月出版,要给我寄来读一读。兴奋不已。想起一五年她的《我想要的一天》,当时一些朋友读了都说喜欢,有个同事姐姐说读起来就难以放下,甚至深夜时因为有所触动而落泪。四年前的我属于职场新人,也刚刚步入婚姻:满怀热情和纯真,自由无虑……四年后的我再读这篇小说,心境变了,除了共鸣还有挣扎和对自己的拷问。每一页,我好像都读了两遍,可是很多字眼,读过后不敢再读,它们好像在刺痛我的敏感神经。小说里的三个人物,让我看到以前的我,以后的我,当下的我,可是我又远远不如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前言
我不是麦思,毕业后就心心念念要留在父母身边的我,对于他们言听计从的我和麦思不一样,可是曾经的我,不是也想着遵循内心,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吗,不是也无所畏惧,自恃甚高吗?而表面如此的麦思就过上她想要的生活了吗?远离小城的喧嚣和丑陋,在大城市的她不是也是委屈着,牺牲着才换来那样难得的“一天”?高羽呢?作为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他身上的隐忍和逞强,已经崩盘之后的放纵,让人心疼,他挣扎了好久,满怀期待的奋斗得来的工作跟理想差了十万八千里,重复磨灭人心性的工作让他想逃离,可是他又时刻以“是男人,要养家,要负责”来压制内心的冲动和反抗,但他最终还是爆发了,虽然带有妥协,因为他终究没有辞职,而仅仅是请假去过自己“想要的一天”。而他的压制是被来自留州小城的春莉引爆的。读前几章的时候,我像麦思一样瞧不上春莉,又带着同情,然而往后读才发现,春莉是最有勇气的,一个小城人们茶前饭后口中的“风云”人物——一位老姑娘和辞了体面的体制内铁饭碗的人,一个明明写不出什么来却想创作当作家的人,她身上的矛盾和反叛,她又得到“想要的一天”了吗?人人都说春莉“迟早会后悔”,春莉也觉得这句话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可是,春莉并没有离开深圳后回到家乡妥协,而是去了苏州,并且还要去孔庙,玉门关……,到这里,麦思很想告诉春莉,“能不能把东西写好,有没有才华,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在这里,我的理解是—不是因为你有能力去做成功另外一件事才有资格对不理想的现状说“不”,我们人人都有资格说不,都应该有勇气说不。如果没有勇气,那么读读这篇小说,它能给你勇气,读读蔡东,她能给你纯粹的思考,直面内心的反省。
而我,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勇气!忘了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直面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委屈自己,心疼他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憎分明,而是理解众生,好像满眼里全是好人,如果不好,也早在心中找好了理由为他(她)开脱。没有我不喜欢的学生,好像每一个都是天使和精灵,没有不喜欢的同事,即使起了磨擦也立马原谅,那么厌恶世俗和谎言的我开始俗不可耐:离不开的朋友圈,看不完的广告、炫耀和假文艺,甚至手机上还下载了火山小视频,一开始只是为了编辑视频,后来竟然翻看那些哗众取宠的视频,一个个,乐此不疲……
宝宝还小,于是与老人同住,感念他们的辛苦,收起自己所有的想法和自由散漫,可不时觉得有一双手在操纵自己,控制自己,可悲的是自己也在被同化,连感情都被同化,结婚四年相处起来像三十年的老夫老妻,但不是相濡以沫,而是更年期的暴夫暴妻,糟夫糟妻。
而对于工作,我又何尝不压制着“去他娘的,不干了”的想法呢,又何尝不为着“你会后悔的”言语缠绕着呢?纯粹的初心,期待和激情不时地被打击,虚伪和虚假轰鸣在耳边,在课堂上的我更像自己,却越会和孩子相处越不懂如何和成人沟通。如果不是雯宝儿的来临,让我重新认识生命和督促自己时时充满正能量,早已经厌倦了被束缚却又没有发言权的日子了。对呀,满脸堆笑的你在怕什么呢?又是为何而尊重并不喜欢的人们呢?你的路是通过别人说而走吗?你想要的一天在哪了?离你远吗?还是永远得不到?短短一生,充满变数,你真的甘于过一天天不想要的日子?这些拷问,我要一点点用行动去回答。
小说最后高羽锁在小抽屉的仿真枪让我想起娘家床下我的铁质铅笔盒,那个铅笔盒里有我一张八岁的小照片和中学时期的一些小纸条,以前小心翼翼地保存,藏起来,如今,多久没有打开看过了。也许,早被当成垃圾扔了吧……
北方文学气息较差,但姐姐蔡东在深圳早已小有名气,她书中的留州我一直觉得就是她长大的德州陵城,正因如此,读来更有共鸣。姐姐四月的书名《星辰书》,据说是让你在看过生活艰难幽暗后山重水复,遇到丰盛繁华,给你希望。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提前说一声,姐姐答应一并签名寄来。
附《我想要的一天》几张微信读书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