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闺密小赵收到了久未见面父亲的短信。
“好!真好!可比较我对你们的好相差十万八千里。老子百病缠身,孤苦伶叮,找个伴历时十八年,你们不支持,不接受,不理采,甚至辱骂!岂有此理。我已是78岁高龄!你们居心何在??”
小赵总体上算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自从参加工作,就没问过父母要过钱,买房子,结婚生子都是自己自立更生,和老公一起打拼。
结婚后的她更能体谅到父母的不易,小赵的父母在她23岁那年就离婚了,对于父亲,她很牵挂,也很体恤,怀孕的时候也每个月都会给父亲寄钱。
小赵有一个哥哥,单位效益没有她好,照顾父母上的给物给钱基本上是小赵承担,父亲相反还常常把女儿给自己的钱积累下来转手又给儿子。
小赵父亲离婚后娶了一个乡里堂客叫刘姨,长得非常丑,长得丑也就算了,还比较蛮横,因为小赵父亲身体不好,有痛风、高血压等病症,多是她照顾父亲。也因为这,乡里堂客觉得自己有劳苦功高,觉得小赵兄妹应该感谢她啥的。
去年小赵因为父亲年事已高,担心他的身体,没成想却被父亲赶了出来。长沙到邵阳几个小时的动车,风尘仆仆的,给父亲的2000元,父亲也不收,怪她和刘姨发生了冲突,怪她上门没有带礼性,要她拿着自己的臭钱滚出去。
听到小赵这么说,我都有些为她鸣不平了,自己的亲身女儿大老远回自己家看父亲,却被父亲恶言相向,要她滚回去,这教她情何以堪?那个刘姨是否又有作长辈的样子,有丝毫的容人和胸怀呢?
小赵和父母的关系也反应了中国父母与儿女相处的一个侧面。我们彼此中都有对方,但我爱你的方式你不接受。
小赵还和我谈及了她的母亲。和父亲相反,母亲的性格强势而偏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感情用事,对儿女有控制欲。
就是小赵去年回老家看望父亲一事,母亲是反对的,因为母亲和父亲现在的堂客刘姨间有过节,母亲已经和父亲离婚,如果你懂情礼的话,就不应该去打扰他平静的生活。
可偏执的母亲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回自己的家理所当然,她就没想到自己已经和丈夫离婚了,作为刘姨,自然不会欢迎,你当初抛弃了自己的丈夫,还有颜回来,这从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但小赵的母亲是一个偏执的人,她认为是对的就一定会做,所以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升级,自己家门没进得了,那个刘姨把门锁住,在房间里用菜刀剁钉板,剽悍示威。
有了这一回,小赵母亲对自己受到的“礼遇”耿耿于怀,所以这次小赵回家,母亲就对她面授机宜,首先是不同意她回家看父亲,看实在拗不过了,就要她回去后给刘姨颜色看。
小赵与刘姨之间没什么过节,那个刘姨可能也是处于想缓解和小赵的关系,主动示好的给小赵发了拜年信息,“今天是儿子节,为儿子转发这条信息,你的儿子就会怎么怎么的……”这条信息让小赵对刘姨仅存的一点好感荡然无存。
回到老家的小赵对刘姨的态度淡淡的,家里和以前很多地方都不同了,客厅里摆放着仙人掌,自己睡的床上被子也很单薄。因为来之前,哥哥告诉过她,刘姨的大女儿有皮肤病,要她自己带上干净的床单。
可这也被父亲抢白了。“是嫌弃我这个狗窝,还要自带床单来。”这次回来,小赵对父亲的印象也改观了。
因为在她之前的印象中,她把父亲想得很美好,因为不常见面,父亲一直给她通情达理,为他人着想的印象,确实父亲一直都不会去麻烦她,也从来不会伸手向她要钱,但也从来不会主动去联系她,她的父亲有孤独型人格的特点。
这次邵阳之行,她才发现,不说不发泄,并不代表他没有负面情绪。父亲吐槽哥哥不能干,家里笼头坏了,自己不会修。别人家的子女都那样能干,我们家的子女样样都不行。还说小赵把钱看得重,小气,自己哥哥疝气住院一分钱都不拿,自己都拿了1300元……
面对父亲的责问,小赵沉默了。小赵的经济条件是要比哥哥好些,前些年哥哥向她借了一万元钱,并打了借条,两年后归还,可是三四年过去了都没有归还,他推延还钱还有理由,他堂客的妹妹给姐姐钱都是万把八千的,从来都没有提及要还过,都是直接给的。
他就没想到妹妹借给他钱是帮他,这也是一个人情,自己是写过借条的,是承诺要还的。最后还是小赵买了一大堆好吃的上门,求着他还了钱,哥哥还占了两千多元的便宜,放下几年的利息不说,本都没收回来。
谈到借钱,小赵说:“以后再也不敢借钱了,借钱容易还钱难,借钱给他人,别人不会念情分,反而会怪你为什么不直接给他得了。”
父亲也说,哥哥比你困难,你帮帮他。对于这个凡事都想着占便宜的哥哥,小赵真是很无语。因为单位效益好,父母、兄长都觉得给钱是应该的,不会记你的情分。哥哥动手术住院,小赵拿了一条烟给哥哥,而哥哥却对小赵妈妈说妹妹没给钱。
“给钱是情分,不给钱是本分。我为什么要给你钱,这钱给不给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去指责我?要用爱去绑架?”小赵说。
这次的邵阳行,让她对父亲有些不认识,但也看得更清楚了,父亲的那套守旧她不认同,而自己的观念父亲也不接受,在父亲眼里,自己的儿女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儿女能干周全。
小赵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善茬。小赵一直铭记着母亲对儿女的付出,所以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照顾。
母亲再婚后,继父前几年过世,照顾母亲的担子一直是小赵挑着。母亲是一个偏执而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得很重。
母亲和她说:“我今天和单位老同事聚了,她们的女儿给她们的钱都要比你多……”对于从来不给母亲一分钱的哥哥,母亲觉得习以为常,因为效益不好呗,而对于这个一直记着父母恩的女儿,却是嫌弃给生活费给少了。情何以堪?
小赵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无语,蛮横不讲理的母亲,联系不多觉得儿女嫌弃他看他不来的父亲,总是觉得和他们之间有很多代沟,不能进行沟通,有一种无力感。
不知道父亲哪来的儿女看他不来的想法,又无法去纠正和改变他的思想。对于控制欲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有一种想逃脱逃避感,只想过好属于自己的宁静的生活,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小赵对我说。
面对纷纷扰扰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大家怎么看呢?
很多人说在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两个时刻会对父母产生恨意,但随着年龄渐长,这些恨意终将消失,终会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不否认父母和子女,无论如何亲近,都是独立的个体,总会有认知碰撞的时候,有时候认为自己越对,这种碰撞会更激烈,更加不可调和。
有些分歧,会因为时间而得到解决。可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伤害。
他们没有把子女当做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而是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不管孩子有多大,他们都喜欢用爱控制和绑架。
像文中的小赵,看父亲属于自己的自主行为,却受到母亲的横加干涉;与刘姨本无过节,却被迫要受母命与刘姨闹翻,这些在现场承受的都是小赵,而她的母亲只是旁观者。
所以,有时候儿女对父母的“顺”并不是孝,而应与父母为“敌”,在相互碰撞中达到一种磨合与相互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