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零几年的一句流行的网络语来说,哥吃的不是凉面夹饼子,哥吃的是回忆!
凉面夹饼子,应该说是罗江的传统,罗江的首创,因为至少在最早的时候我在德阳的其他片区暂时没有发现……
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家人刚从白马关,倒湾古镇,甩完火腿,然后就在街上,随便逛逛。街上的人很多,只有零星的几家店面关闭了,部分路段甚至比平时更加火热。因为罗江是个农民大县,过一个年,农民工朋友回来之后总不可能说,到处走很远,所以大多数人就在街上,买一些年货,比如衣服,鞋子之类,就在初一这一天。于是街上就是一片脚踩脚的场面。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东门口的位置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摊位。那就是当年子,吃了凉面夹饼子就摊位。定睛一看,发现那个娘娘的年龄比以前更大了,当然,这肯定是一句废话,毕竟过这么多年。
二话不说我就走了过去,指到那个摊位,像小时候一样放了一下nia,对我妈说,我想吃凉面夹饼子。然后眼睛就不停的盯着那里面的饼子,还有凉面。口水都包不住。我妈还像小时候一样,对老板说,老板来一个凉面夹饼子,少放点辣子。然后我故意不拿钱,想要妈妈像小时候一样"喂护"我的感觉。但是妈妈拿出去的钱,已经不是当年的五角钱,而是已经涨了十倍的价钱,到了五块钱。
烤饼子的是一个老娘娘,拌凉面的是她的女儿。女儿的年龄可能比我还大一点点,那个娘娘就靠凉面夹饼子供出来这个大学生。现在,这个姐姐,目测已经工作了,但是在假期里还在帮自己妈妈,就像当时她妈妈那样帮她一样,她的手法,拌凉面的动作,向左向右搅凉面的圈速都几乎一模一样。现在我比那个摊位长得高了,所以看得更清楚。豆油,花椒油,熟油辣子,小米椒(这东西我是比较怕的,然而在她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太敏感,甚至沉醉了进去,沉浸在一片回忆之中),萝卜丝儿,海带丝……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放折耳根!在这之前,我是比较喜欢吃折耳根的,而且带叶子的那种,叫臭耳朵。但是后来因为书田不太喜欢吃这东西,所以渐渐的我对也开始排斥了。所以说她没有放,我也不反对。思绪在飘飞的时候,她已经把凉面搅拌好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饼子,把凉面夹到饼子里面去。这个饼子非常考究。曾经我还在想,这凉面夹饼子不如干脆把饼子去掉,直接吃凉面如何?小时候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是什么感觉呢?就相当于是有人给你把瓜子剥好,让你直接吃米米,这瞬间就失去了一种破壳,收获的过程,这种享受。更何况凉面夹饼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凉面的软和饼子的脆,和谐统一。
那这饼子到底有什么讲究呢?我想老板肯定更清楚,但是作为多年吃货来说,我心里还是比较有数的。饼子的质感,味道我只服她这一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家的销量很大,所以说每个饼子很新鲜,在包凉面的那一刻,每个饼子都散发着热气,皮是脆的。制作这个饼子,看似很简单,只需要面粉,水,盐就完了,但是味道好不好,关键看这个师傅的火功如何。这火候要保持到恰到好处,这饼子,才会在外表上看比较泛黄,还有零星半点的黑点点,如果买的这个黑点点可能就没那么香了,外面啊,觉得烤得很特别狠,但是那里面一看就特别的香,这可能就是典型的外酥里香吧!
用小刀,把饼子切个小口,大概1/3周长大。饼子就像瞬间饿了一样,把嘴巴张得特别大,肚子显得特别空,想吞进那一口一口的凉面。等把凉面全部吞下之后,凉面的顶顶正好和饼子的边边齐平。有点像汉堡的馅儿和汉堡的皮也保持齐整整一样的感觉。而这种量的把握,恰好是靠这个师傅的经验。
夹好凉面之后,就装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直接递给我,准确来说,它应该是饼子夹凉面,但是为什么叫凉面夹饼子?这可能里面就包含着深刻的民俗文化,和民俗传统,至于是为什么,一时半会儿我也无法解释。但此时此刻,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水,顺势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准备要开啃,老爸迅速的接过我手里面的东西。让我双手腾出来,专心啃饼子。因为吃这个饼子还必须需要两个手,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这份感觉,这份传统。在一下口的那一瞬间,嘴巴里情不自禁的哼了一声,啊,就是这个味道!凉面生熟软硬正好,和饼子的香脆完美搭配。于是接连两三口都一起咬……不出所料,这凉面夹饼子比平时要辣一点,但是我依然在五分钟之内把它消灭了。吃完之后,自己满嘴包括下巴,全都是油,这是幸福路过的痕迹,还有包括我脸上,抹不下去的笑。记得最近的一次在那儿买凉面夹饼子吃,还是高二下学期的某一天,这味道和记忆中的相差无几。
上次去德阳一中培训,在离开德阳高铁站的时候,高铁站外边正好有人在卖凉面,我问了一家有没有凉面夹饼子,他说没有,于是又随便的在下一家问了一下,没想到居然有。但是当他把饼子拿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失望了,因为这饼子不是我所想要的,因为性质都变了,因为它是大个的糖饼,根本就不能带给我那种回味。但是想给同行的黄建蓉老师一份我们家乡的享受,在不得已之间做出妥协。这老板的手脚还是挺快的,三下五除二就包出了两个。但是遗憾的是,他居然把饼子都包烂了,凉面放得太多,饼子又太厚,饼子的嘴巴肚子都显得太实,根本无法容纳,它本来应该有的那种味道。当咬下去的那一口,发现差距太大,甚至到无法下咽的地步,真是有辱家乡的名声。都不好意思推荐给黄老师……回到乐山之后,自己还是没有把那个饼子吃完。
现在环顾罗江县城里面,坚持卖凉面夹饼子的可能只有那位娘娘他们一家了。从五角,到七角,再到一块二,一块七,然后直接飙升到三块五,最后到今天的五块。喜欢她的粉丝,依然没有半点减少!即使周围,有很多锅盔之类的轮番轰炸,但依然也不会抢走属于她的那份生意,属于她的那份回忆,所以她的那份珍贵。
唯一遗憾的是,她的摊位上还多了很多附加选项,一些卤肉之类,因为有的客人想在凉面夹饼子的基础之上,放点肉进去……
吃完饼子,笑完,又不由地低下头,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