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刘臻,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且行且停且共青春
人生的路,不要走得太急,慢一点,才能看到风景。——题记
时间是无情的,人不能强求他变得慢;时间是永恒的,他每分钟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因人而异。人这一辈子,有人感叹一生漫漫甚至度日如年,也有人唏嘘韶华易逝,还没来得及体味人生的真谛便撒手人寰……
而我,在十九岁的年纪,青春正盛,比十八岁多了一份成熟,比二十岁欠了一份老练,每日奔波在大学校园里,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又要攻于学习,比起大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新鲜感,大二的生活更为忙碌和枯燥。或许,教学楼里那一个个专心背书的身影,图书馆内那一张张带着疲惫的面孔,这便是大学生活的真实缩影。有人和我说,十九、二十岁,就是应该拼搏奋斗的年纪,人不努力枉少年。之前我也曾经完全认同,但是如今仔细想想,这样不顾一切的拼搏真的保证每日的高效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适当放慢脚步,学习时也要欣赏下窗外的美景,奔跑时偶尔也要抬头看看头顶的月亮……青春长路漫漫,即使是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这是在美国地铁里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实验。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
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
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
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赶路,不断的前行,以至于我们没有留意沿途美丽的风景,以至于我们几乎忘却了最年少时的梦想。
我们像个陀螺一样旋转,我们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这样的生活是否是我们想要的?生存很简单,生活很难。
我们忘记了为何而出发,活在自己的设计的未来中,忘记了生活中除了工作和财富,还有家庭、健康、快乐、朋友等等,如果我们把工作和财富当成了生活的全部,那我们就错过了太多太多……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脚步慢下来,让灵魂跟上。
但是,这个年纪,总是还是要拼一拼,搏一搏的,虽然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慢行”不等于“停留”,遇到风景可以适当地驻足,但切莫“乱花渐欲迷人眼”,陷入青春的眼花缭乱里。
很喜欢一段话:
我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步一步,用我所有的时间和力气在行走。如果可以打开人生地图,从直线距离看,我离开得并不远,但我行走的距离已经足够长。我读的足够多,见的足够多,听的足够多,尝的足够多。我着迷的,是一切不可重复的。我喜欢无规则的美,暴戾的大海,温柔的陆地和所有不至于夺命的惊奇。我走得很慢,但在跋涉中成长。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没有什么伤害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荣誉是永恒的,所有这些此时此刻最终将成就一个你。
重要的不是
你最终到达哪个位置,而是无论停
在哪个位置,你都将因为无与伦比的
经历而成为无与伦比的你。
物电学院16通信工程刘臻16111303038 1777548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