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一开始学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志向上面,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是死死坚守志向,恐怕会在下功夫上出差错。也就是说,不能光去谈论自己有多大的伟大志向,更应该去为了志向好好努力,去落实好。
2,王是心学,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我们内心自有一定的道德标准,自己内心就有天理,只不过有时候被私欲阻碍。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去寻找天理,体会和揣摩它。说的也是,我们有时候是应该静静的思考一下,看清楚我们的本心,不要忙忙碌碌,忘记了自己内心的纯真与善良。
3,我们不能光去追求表面的效果,这样只会让我们更加紧张和迷茫。我们要静下心来,调整心态,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任务。不能只去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还要更多的想如何达到这个效果和目标。我们还要见到好的,就应该积极学习,有了过错,要马上改正。
4,王是辩证的对待朱熹的理学,认为对的就不会改,不对的就修改。如果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去刻意修改,那就是有了私欲了。王是有着自己的追求天理的途径,要从人的内心出发,格心中之物。途径不同,目标一致。
5,在这里讨论了圣人的标准,圣人是内心纯乎天理的人,而不是看你的才能或者学识。仁皆可以为尧舜。
6,朱熹虽然之前只为著书立说,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但是毕竟是圣人,当发现自己错了方向,便很快改正了,这也是圣人才能做到的。我们应该更多的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修养。
7,王认为本来无善无恶,是人的私欲区分了善恶,我们不能去刻意去行善行恶,我们也不能因为外界的环境而影响了自己的内心平静。至善,并不是除去恶存留善,而是自然本来是这样的,无善无恶。
8,做学问要有个头脑,有自己的主张意见,要先去理解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达到 融会贯通。头脑正,悟门开,从心发明,从身悟人,则任何问题都可以自行解决。
9,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志向坚定,只有志向坚定,其他外在因素都不能妨碍思想的进步和学问的增长,相反,志向不坚定,就会总是找借口即使外在条件再好,也很难保证学问的成功。
10,做事情要有主宰,这个主宰指的是心,就是一片纯然的天理,一个昭明的良知。心有了主宰,人事秩序就会确定,有事无事都从容自主。应该就是,让人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并且坚守住,就不会出现混乱。
11,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王反对做学问只为追求名声,要真正的去追求知识和道理,而不是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就是又多了私欲。我们要排斥虚妄,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
12,人应该有悔悟之心,但不应该让后悔成为负担,一人有悔悟之心是自我完善道德的良药,但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下次别再重蹈覆辙就行了。说的真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