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写《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中的第四个习惯:双赢的想法,从“我”到“我们”。
一、为什么说吵架是一种“负和博弈”
我们经常听到一名词叫“零和博弈”,也叫“零和游戏”。这个词常用于经济、金融领域,比如期货。另外,赌博也是一种常见的零和游戏,有人赚钱就有人输钱,但总体相加为零。
这个概念拿来类比家庭事务,就好比你进一步我退一步,家务活就那么多,所以你多做一些我就可以少做一些。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这种“零和博弈”通常会演变成“负和博弈”。什么是“负和博弈”?就是整体所失大于所得。
还拿做家务来说,妻子让丈夫做家务,丈夫某天想偷个懒没有做,因而惹怒了妻子,妻子觉得丈夫不讲卫生,丈夫觉得妻子不体贴,两人因此大吵一架。那么,除了最终还要干的家务外,两个人可能还损失了一天的快乐,甚至更久。这就变成了家庭中的“负和博弈”。
通常,两个人决定吵上一架,都是有必胜的信心的。这种信心来自于对胜利的预期,大家都卯足了劲搬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斗志昂扬的慷慨陈词,似乎再多说一句对方就能甘拜下风。
然而,在一个家庭中,不太可能出现一方争论赢了欢呼雀跃,另一方认倒霉任由对方在自己面前炫耀胜利果实的情形。事实情况是,各自最后依然觉得自己是对的,对另一半的不理解相当气愤,觉得不爱了。完美的“负和博弈”
生活是一个圆滚滚的车轮,昼夜不息向前进的时候,总会轧上一些石子、不小心爬上了路牙,颠簸和磕碰在所难免,吵架或者其他形式的冲突方式也很正常。可能是夫妻间吵,也可能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吵。有时候为经济利益,有时候为话语权。
当一个家庭的拉锯战起因于经济利益,理论上趋于有一种“零和博弈”。在祖国大建设的过程中,“拆二代”们就经常因为财产的分配问题相互问责,因为能分到的房子和票子就总数就那么多,甚至一并连父母的养老问题都计算在内,谁也不愿意吃亏。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求大家支招:她婆家拆迁,大人孩子每人一套房。两个老人就说了,他们老两口的房子以后儿子女儿各一套。本来挺公平的事,结果作为媳妇的她不干了,理由是小姑子以后指不定给不给老人养老,不应该拿老人的房子。
支招的网友众说纷纭,有的说女儿嫁出去确实不养老,有的说儿媳妇太贪婪。不过,大家可能忽略的是,当儿媳妇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的家庭关系会如何?在帖子中她已经提到,丈夫对于她的想法也觉得她自私。那么公婆呢?小姑子呢?会如何认为?不会欢天喜地吧?甚至不会当做不知道吧?以后的相处中会有点小情绪吧?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了,在家里吵架,基本上都是一种“负和博弈”,想要做到“零和”都很难。
二、双赢才是最好的结果
既然多数的吵架只能是一种“负和博弈”,那么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到底要怎么处理呢?书中这一章给到我们的意见,就是在建立一个高效能的家庭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双赢”。
当一个疲倦的丈夫回到家里,碰巧遇见了妻子因家务和孩子的管教问题向他抱怨,丈夫可能正因为今天被上司骂了一顿心烦意乱中,眼看短兵相接,一场遭遇战是避免不了了。然而这个时候,丈夫脱口而出的是:亲爱的,你要是不说我还不知道你今天遇到这么多烦心事儿,过来,抱一抱。刚好今天我也觉得需要放松一下,带上孩子,我们出去吃饭顺便逛一逛吧。这个时候妻子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有一个体贴的丈夫呢?
有时候争执也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父母总是因为担心给孩子更多的约束,孩子在某个时期却总是想要挣脱这种束缚,各自陈词通常并不能达成一致。如果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来陈述问题,那么会更容易达到双赢的局面。
当父母告诉孩子他们的担心,并且理解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具体的问题上愿意兼顾两者去跟孩子达成一致,关系是不是会更近一步呢!
胜利者的喜悦通常建立在失败者的痛苦之上,胜利者的光荣背后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与苦涩。然而,在家庭中,不会有绝对的胜利者,吵架是一个“负和博弈”,谁也不会赢。找到方法,让吵架变成有效的沟通,才是高效能家庭应该学会的。
家庭关系是荣辱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伤害将会传递给家庭中的另一个人。
停止这种“负和游戏”,双赢才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