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没回家,这一年期间,我还是我,却也不再是原来的我……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父母的标签是偏心,衍生出恨意,尤其是再得知哥嫂要回去的时候,更加抗拒,我害怕被再次伤害,害怕自己忍不住讨好,害怕自己得面对不被爱的现实……
好在我知道自己是什么尿性,提醒自己不要过早下定论,听从了老公的建议,在纠结中还是选择回家。
哥嫂,侄子都出来迎我,在见到他们的一霎那,我无比开心,心理有个声音告诉我,看吧,回来是对的。
回到家的第一天,我对父母很冷漠,不冷不热的聊天,人还没齐菜还没全,我便端着凳子在小龙虾旁边坐下,对家人说:“爸妈我饿了,我可以先吃一点吗?嫂子,赶紧过来,搞起来。”
一家人看着我们两一边吃一边喝,我看见有笑容在他们脸上洋溢。
在家里呆了三天,除了洗咸鸭蛋,我连一个碗都没有洗,其他的时间就是准备演讲学习。
哥哥跑上来问我工作的事,看见他把我的事放在心上,让我觉得哥哥是很关心我的;
三天的时间里,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了妈妈近60岁,依然辛劳的忙碌,不肯休息,她说,她休息的那天便是不能动弹的那一天。
当时让我想到,妈妈本该处于半退休的年纪,依旧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权,一生劳碌,从不偷懒,那妈妈年轻的时候也依旧是拼劲全力养育我们,而我把我的记忆加工成我想要什么她从来不曾满足,甚至一度撕心裂肺,可是回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妈妈的爱妈妈的温度,妈妈不是不愿意满足,而是在那个时候,她已经拼劲了全力却仍然难以维持生计的时候,她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东西:借钱甚至卖血也要让我们两读书。也让我想起每年报名时,她东借西凑的场景。
妈妈是爱我的,妈妈是爱我们的。
另外一个惊喜的发现,爸妈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偏爱哥哥,哥哥和我的不同在于,他要什么就说出来,我要什么默不吭声就想让别人发觉然后主动给我,我改换了我的交流方式,我只要有需求,我就告诉爸妈,我就开口要,他们都能迅速开心的回应我,甚至超出预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我,而且大家都很轻松,这个五一没有口角是非,没有争吵,只有暖暖的爱意。
是的,这个五一是我在原生家庭呆的最轻松自在的日子……
不讨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心里上没有胁迫感;
快乐的说出自己的需要,不硬怼,没有内心戏,减少了沟通上的不适;
降低自己的期望和降低对别人的期望一样重要,最后都是欣喜。
谢谢爸妈哥爱我,谢谢嫂子给安安买衣服还专门找人帮我买痘痘药,你们的爱我都看到了,也记住了。
回到郑州,我对老公说:“现在我才明白,父母在,就很幸福,回家了有口热饭吃就更幸福,以后有假期我们就尽量回家。”
因为就算是亲人,少了走动少了链接也会变得生疏,甚至可能只是活在对方的想象里或者偏执里。
还想对你说,不确定的事就勇敢踏出去去找答案,不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都是对自己最真实的交代,千万别再想象里给自己下武断的答案,否则极有可能你中断了改变自己认知的机会,纠结在自己的错误定理里,太不值当了。
我好了,境况便好了,我要越来越好越来越棒才能越来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