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
在之前的博客中,每次使用webpack打包编译完成之后,我们都需要手动打开编译后的index.html文件,这样对于前端开发的调试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ebpack给出了 开发服务器 这一方案。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webpack启动一个开发服务器,来实时查看自己的项目,很方便进行调试。
相信很多前端开发者都用过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但是有些开发者不是很了解它。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就给大家介绍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主要内容包括:
- 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 初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 深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2. 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首先执行一下命令来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yarn add webpack-dev-server -D
安装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 npx webpack-dev-server
命令启动开发服务器,或者在 package.json 文件中新建一条脚本,后续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 npm run 或 yarn 来启动开发服务器。脚本配置如下:
{
"name": "webpack-learning",
"version": "1.0.0",
"main": "index.js",
"license": "MIT",
"scripts": {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dev": "webpack-dev-server"
},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4.32.2",
"webpack-cli": "^3.3.2",
"webpack-dev-server": "^3.5.1"
}
}
启动本地服务器之后,我们便可以在浏览器中通过 http://localhost:8080 来访问项目了。截图如下:
3. 初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现在开发服务器已经启动了,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当前的开发服务器使用的是默认配置,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我们开发的需求,比如:
- 开发服务器不要使用8080端口号,使用其他的端口号
- 开发服务器打开之后,不是在根目录下,而是在 build 目录下
- 开发服务器启动之后,我希望自动打开浏览器
- ......
下面我们就讲解一下,如果初步配置开发服务器,完成上述需求。之所以说是初步配置,是因为开发服务器配置内容较多,后面准备单独写一篇博客,讲述开发服务器的详细配置。
其实初步配置开发服务器很简单,在 webpack.config.json 文件中新增 devServer 属性,该属性是一个对象,我们将一些配置信息写到该对象下即可,配置代码如下:
le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ort: 3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的端口号
progress: true, // 显示开启本地服务器的进度
contentBase: "./build", // 指定本地服务器默认打开的目录
compress: true // 是否对代码进行压缩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index.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
现在再次开启开发服务器,就可以通过 http://localhost:3000 访问到项目的 build 目录了,默认寻找该目录下的 index.html 文件进行渲染,如果没有则展示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4. 深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以上就是对webpack开发服务器的安装和初步配置,但是上述的初步配置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开发服务器启动之后,就会显示我们项目的页面,但是上述配置中,如果要看到项目的页面,一个前提是build目录下必须存在index.html文件。但是这个文件是打包编译后才生成的,所以在开发服务器环境下可能不会存在,而且也不会实时刷新,所以很明显初步配置不能满足我们的开发需求。
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看到的场景是:使用 npm run 或 yarn 来启动开发服务器之后,就可以实时看到项目的页面,如果项目有代码的更新,页面也要实时更新。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安装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
执行 yarn add html-webpack-plugin -D
进行安装该插件
2) 配置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
安装完成之后,我们就需要到 webpack.config.js 文件中配置该插件,其实webpack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就是依靠各种各样的插件。所以在webpack配置文件中,肯定会有各种插件的相关配置。这里介绍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的配置,其他插件的配置如出一辙。
首先在 webpack.config.js 文件中引入安装的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然后新建一个 plugins 属性,该属性是一个数组,webpack使用到的插件,都要在这个数组中进行配置。我们先来看一下具体的配置代码:
let path = require("path");
le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引入安装的插件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ort: 3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的端口号
progress: true, // 显示开启本地服务器的进度
contentBase: "./build", // 指定本地服务器默认打开的目录
compress: true // 是否对代码进行压缩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index.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模板文件
filename: 'index.html', // 开发服务器中生成的临时文件
minify: {
removeAttributeQuotes: true, // 是否去除文件中的双引号
collapseWhitespace: true // 是否去除文件中的空行
},
hash: true // 引入文件的时候添加哈希值,防止缓存的问题
}),
]
}
下面讲述一下以上文件中的一些配置选项:
- template: 模板文件。webpack开发服务器启动的时候,会将项目的代码打包编译成一个或多个 .js 文件,但是这些文件不能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需要在一个 **.html **文件中引入,才能正常被浏览器渲染。模板文件就是这个 .html 。webpack打包编译后的 .js 脚本文件会自动地被引入到该模板文件中。
- filename: 开发服务器中打包编译后生成的 临时文件 的文件名,默认是 index.html 。生成的这个文件是一个临时文件,存放在内存中,在项目中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localhost:3000 ,看到的页面,就是这个文件渲染出来的。同时这个文件也是模板文件和webpack打包后的 .js 文件结合生成的。
- minify: 表示是否对打包编译生成的代码进行处理,比如去除空行、去除双引号等。
-
hash:哈希值。如果在模板文件中,直接引入打包编译后的 .js 文件,那么有的时候会受到缓存的影响,但是加上哈希值,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不加hash值,在临时文件中引入 .js 文件可能是这个情况:
<script src="index.js"></script>
;如果加上了hash值,在临时文件中引入 .js 文件可能是这个情况:<script src="index.js?fb39b867e8a90e7cc9ec"></script>
。有效解决了缓存带来的影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的配置不仅适用于开发服务器,再进行打包编译的时候,该插件的相关配置也会发挥作用,比如指定的模板、是否删除双引号、是否删除空行等。
3) 创建模板文件
在上述叙述中,我们知道在启动开发服务器的时候,要有一个模板文件,所以我们要在项目中创建一个模板文件。根据上面的配置要求,该文件是位于 src 文件夹下的 index.html 文件。参考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1>这是一个模板文件</h1>
</body>
</html>
5. 后记
以上就我在学习webpack过程中对开发服务器的一些总结。总的来说,开发服务器就是对当前项目进行打包编译,将生成的文件存放在内存中,然后起一个本地服务。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这个本地服务(如 http://localhost:3000 )来访问内存的 index.html 文件,进而看到我们的项目。
而且,这个过程是实时热更新的,一旦项目代码有变化,开发服务器会自动进行打包编译,这样我们看到的项目就是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