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影视剧我们似乎看到的皇帝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一副牛叉的样子,似乎谁也管不了,谁挡我就砍谁?看谁不顺眼就把他给“一撸到底”,或者是发配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人跟皇帝不对眼半道上就弄死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历史上的皇帝看到现在这样的影视剧,谁压棺材板都得跳出来,大声喊冤:寡人都写了“检讨书”了,你们怎么还不放过我?说道情深处,指不定擦一擦眼角的 泪,当然这只是后人的玩笑之语,不过历史上皇帝下达的“检讨书”可不少,即罪己诏,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第一份较完整,较全面的“检讨书”——轮台罪己诏!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这是由汉武帝刘彻在晚年时候,思及自己在政治上造成“巫蛊之祸”,经济上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在军事上过于严厉和失误使大将无奈投降敌军,痛定思痛下达了“检讨书”,在臣子面前,自我批评,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还有那些皇帝下达了“检讨书”:
汉代十五位、若包括吕后的话,两汉有二十四位皇帝,其中有十五位下过“罪己诏”;接下来魏国有一位,就是魏文帝;再有吴国两位、两晋七位、南朝十四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代七位、辽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如果按所占比例来算的话,清朝比例最高:十个皇帝有八个下过“罪己诏”。在中国历史上,总共有七十九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后一份“罪己诏”颁布的时间为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时间跨度是两千零七十四年,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如果算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下的撤销帝制的总统令,那就有80个皇帝下个罪己诏。
如此多的皇帝下达罪己诏,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皇帝并不是那么随心所欲,还是有很多束缚。
另一个也可以透露出这么多皇帝下达“检讨书”不仅仅是真心忏悔的,应该有一些也是为了政治作秀,反正前面皇帝有下达的,我也玩一玩说不定这次的失误就能被原谅了。
其实个人认为,除了汉武帝的优点实际意义外,其他的作秀成分居多,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