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作业过程包含学生的完成,教师的批改评价,作业讲评与反馈,学生的订正与反思等环节。一份有效的作业过程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习得为标准。
三年级开始有了书面作业,学生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间都是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过,反观平时学生的作业观:大多学生的作业心态都是被动的,机械式地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缺乏对作业的本质认识。对教师而言,批改作业本就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遇上班级人数多,作业量多的时候,那改一次作业花个两节课的时间不在少数。如果学生做的质量高,书写端正,老师改的心情愉悦,辛苦也值得;
可要是边改边发现:对学生讲过的知识,学生还是不会,即使重点强调的内容,学生还要出错。那我们教师此刻心里“拔凉拔凉”,“恨铁不成钢”啊!甚至还有的同学书写又潦草,那整个老师连批改的心情都没有了。
攒着这些情绪,待作业讲评的时候,那场面……
如此一来,发现作业的教育效益其实并不高。教师的预期目标与学生的实际不一致。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作业动力和主动性。学生忽视了作业的过程,而教师看到的往往是作业的结果。
基于这种情况,自我班有了“词语报听小老师”、“习作互评小老师”后,发现学生对“小老师”的做法兴趣十足,于是我就思考:何不也来试试“讲题小老师”?经过几次尝试下来,发现此法既调动了作业的积极性,关键是作业效果也提高了。
一、初试——挑选“小老师”
(此法限于堂上使用,因此布置堂练,关注学生做题过程——限时布置学生堂上做阳光评价第)
师:同学们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以往的做法,我在堂上挑几题需要讲的题进行讲评,待下课后组长收齐批改)
师:以往都是老师来讲题,今天我们尝试请同学来当“讲评小老师”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的眼神都看向了我)
师:老师先讲“讲题小老师”的具体做法,从题中挑一道你最得意的,然后带着你的题到讲台上,待我们投影出你的题,你就声音洪亮地讲出你的做题思路,即你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者你的做题方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你好的做法和经验。边讲的时候边给自己评价,在对的题目旁边给自己一颗星。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就开始选小老师吧,谁想勇敢地做第一个尝试者?
(看同学们的表情:眼神中有期待,不过也透露着不自信,可能觉得没尝试过,怕自己讲不好,有的同学偷偷地瞄了瞄其他的同学。此时,为了鼓励同学敢于尝试,想到了加分的奖励)
师:我们会给当“小老师”每次都可以加2分。(班级优化大师APP)
(再观察同学们的反映:眼里闪现跃跃欲试的冲动。要知道,平时分都是1分的加。)
我在等待同学们的尝试。作业指导的目的并不只是帮助学生排除难题,而是促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辅导相结合。而自我习惯地养成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几秒钟后,有四五个同学举手示意,这四五个同学里有基础较好的,也有基础较弱的。连达铭同学也举手了。第一个“螃蟹”给谁吃呢?不过我心里有数:基础较弱的同学多半是看上了那“2分”,想着讲错了也没关系。不过从教师的角度,我想的是先要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讲,待到机制成熟。再争取给每个同学当一次小老师的机会。以优带弱,共同进步。于是,我果断地选了基础较好的颖怡同学。
二、讲题——过程与发现并重
师:好,第一个尝试者,我们请颖怡同学来讲。
生:我挑第5题来讲。
(观察同学们的投入程度,平时都是从老师的口中听到讲题声音,今天从同学的角度来表达,所以同学们感觉新鲜,反而听得更认真。)
图片
颖怡:第一个:和风细雨,因为有细雨,一般是春天的时候下的毛毛雨,所以我把它归为春天。寒冬腊月中寒冬是冷的意思,因此它是表示冬天的。金桂飘香中桂花是秋天,所以应该放在秋天……
(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学生会很简单地说,这些书上的日积月累有,我背出来了,所以会。而颖怡思路很清晰地展示了做题过程。就这样,颖怡轻松地就拿到了“2分”,我顺势点评:
师:大家觉得不老师讲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呢?
生:把她做这道题的过程思路和想法向我们展示了。
师:回想我们做这题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我们也可以学一学这样的方法。接下来,请按照颖怡的方法展示,我们继续请小老师。
(现在学生的积极性就明显高了起来。)
师:我们请唯铱上来。
(唯铱挑了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的题。在讲到“干净”这个词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因为她自己发现了“净”字写错了,本该是两点水,而自己写成了三点水。我没有批评唯铱,而是表扬了她。)
师:我觉得小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仅可以教我们方法,展示过程。还在于通过讲题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一点唯铱做到了。
(接下来同学们放下了怕讲错的负担,积极性更了。)
三、思考与效果
平时在作业订正环节,发现学生并不重视,很多时候只是应付式地完成。并且需要老师帮着指出来,才知道错在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并不是真正地自己发现错误,而是依赖老师指出,即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错误的原因,因此同样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下课后,收上来的作业批改情况看:
此题,除了请假的熠凡同学,多音字“喷”出现错误,其他同学这次的都对了。总结下来对此法的几点思考:
对当过小老师的同学,对错题自然印象深刻,自然减少了再犯的几率;
对还没当过小老师的同学来说,听着小老师的讲题,毕竟年龄一样,思维能力和方式不会差太多,因此从小老师的口中讲述,某种程度上对他们更容易理解;同时,也为自己下次争取当小老师暗自准备!
对教师而言:难道放手让学生参与,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思考意识,不比老师拼命的“灌输”香吗?我在听学生讲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做题思维过程,如果存在偏差,进行引导即可。真是双赢啊!
不管是哪种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都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然后进行反思总结,这也是新课标中强调的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在分析反思中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效果自然也跟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