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
没有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你的思考和输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什么都有心无力。写作,是对输入思考后的输出。因此,写作能力的三个训练核心是:输入、思考、输出。
(一)如何提高输入效果?
第一:提高输入强度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输入难的是持续。我们不用每天拿出三四个小时来阅读,但至少每天可以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阅读,高手的战略是持续性和稳定性。持续10年后效果天壤之别!!!
第二:提高输入标准
不要浪费时间读垃圾文字。可根据豆瓣评分和业界口碑选好书,多关注一些优质的公众号,卸载掉只提供无营养信息的新闻客户端。个人是电影爱好者,每次选电影之前总会上豆瓣搜一下评分,看看观影者的影评,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老片~
第三:提高输入效果
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我们应该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更聚焦主题式阅读。好内容,反反复复读;阅读时,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场景。
(二)如何训练思考能力?
第一: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
罗素说过,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因为用脑思考是一件比搬砖还累的事。万事万物,都要有一颗好奇心去追问本质。
第二: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
粥老师用“漏洞营销”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建立知识的链接,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把散落的知识点结成一张知识网,每个知识点都和其它知识点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我们要习惯性地建立知识与知识的各种链接。
第三: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
一切不被我们利用的知识,都不真正属于我们。利用知识的过程,便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
(三)如何强化输出能力?
第一:高频的写,持续的写
写作是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是手感。手感的形成和保持源于持续的做。粥老师建议:可以写得短,比如一两百字,但最好每天写。
第二:既学写故事,又学写观点。
人天生就爱看故事,写文章,最好磨练写故事的能力。
人内心还是求上进的,总希望能在一件事中获得启发,使自己进步,因些,写文章最好磨练写观点的能力。
第三: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定主题,拟标题,搭框架,搜资料,写初稿,排版,校对,再打磨等步骤,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程,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
第四: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
文章写得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有多少人看,多少人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等,都是反馈,我们要从这诸多反馈中不断提升写作技巧。
二、到底怎样才算好文章?
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审美往往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第一: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想要创造价值,你得提供新知,他可以使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等。要找到那件能让你不厌其烦的做下去的事情,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案例:《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
第二: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长短并不是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重要的是信息量和信息密度。我们用信息量保证文章的价值总量,用信息密度保证文章提供价值的效率。
案例:《如何科学安排假期,做真正会休息的高手?6000字干活给你讲透》
第三: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好的论点+好的案例论证才可以让观点站得住脚。
案例:《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一个8年北漂的4点思考》
第四:容易理解,不要高冷;
@十点读书 创始人林少:优质内容不能高冷,不能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不能低俗,不能只迎合人的欲望。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字被更多的人读,连接过多的用户,要在表达上离大众更近一点,更亲民一点。
第五: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不要俯视读者,不要跪舔读者,你应该是在真诚的跟读者说话。
案例:《所有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但除了牛逼我没得选》--谋篇布局好
三、总是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办?
刚开始不知道些什么就硬写,每个人都是从硬写走过来的!
一:你对这个世界要有意见
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说:那个留长发的年轻人,对这个世界还有点意见。
要有观点,有话说,有思想,有态度的人,不要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这样你会觉得值得写的东西太少。
写作前要不停的问自己: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见?你好有什么话要对这个世界讲?
二:万事万物皆可写作
要会发现平淡日子里的刺,那些让你欣喜的、愤怒的、愉悦的、惊讶的、感动的、反思的、困惑的都是刺,都可以成为你的写作源泉。
要善于发现和思考每天每时每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场电影、一次批评、一次约会、一次交谈、一次观察...
三:你要充分了解你写作的区域
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01 找好自己的写作定位;
02 广泛的、大量的、深度的阅读该领域的好文章;
03 只聚焦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去写,不要什么都写。
四:掌握几条写作公式
01 总-分-总
02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03 高级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