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平等的灵魂才会有友谊。与孩子平等对话,比爱孩子更加重要。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介绍了父母应该如何尊重孩子,并让孩子学会尊重,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这本书的第三个主题:为什么孩子总不听话,父母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在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父母的话孩子为什么总不愿意听?
2.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01
搜狐教育板块曾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不喜欢听父母说哪些话?根据调查发现,父母让孩子觉得最扎心的话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唠叨型。比如:你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就明白了;作业做完了吗?又看电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第二类:压制型。比如: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怎么会生了你这么个孩子。
第三类:指责型。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啊;又考那么差,你怎么搞的,真没出息。
看完上面这些,你有没有觉得“天下父母出自同一家”啊。也许,很多父母会说,这是我们在尽家长的责任,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事。难得不该如此吗?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仔细考虑过,我们说的这些话,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吗?孩子执行我们的命令了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实:一些孩子做作业仍然拖拖拉拉,一些孩子成绩总也提升不上去,还有一些孩子逐渐变得自卑或自暴自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疏远父母,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
02
为什么父母说了一大堆话,孩子都不愿意听呢?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经常批评、惩罚孩子。很多父母不分析孩子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和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一味地责罚孩子。譬如,有些父母十分在意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就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对孩子又打又骂。殊不知,父母的责骂不会帮助孩子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导致有的孩子甚至通过考试作弊或涂改成绩,以逃避父母的批评、责骂。
第二,对孩子“赶苍蝇”似的大喊大叫。孩子的恼人行为经常会激怒父母,很多父母习惯使用“不要”、“快点”这样的话,像赶走苍蝇似的,想尽快把孩子讨厌的行为,从他们的世界里赶走。比如: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催促哈里起床吃早饭,可是,她连叫好几次,哈里仍然赖在床上不动,直到妈妈冲进卧室,大喊:“你现在马上给我出来!”哈里才赶紧跳起来,去吃早饭。父母随意的嚷叫,对孩子完全无效;他们“赶苍蝇”似的行为,只能让孩子躲进自己的世界,在父母大发雷霆或使用暴力之前,他们完全无动于衷。
第三,与孩子说话的语气不“平等”。很多时候,父母说话的语气会刺激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说话语气强硬独断,会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用讥讽的口气说话,会让孩子非常气馁;傻里傻气的“婴儿语言”,则显示孩子与父母对话的“不平等”。
第四,总是对孩子评价和说教。当孩子对父母说起自己的事,很多父母习惯对孩子进行评价和说教。比如,妈妈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走到半路,孩子说:“妈妈,我累了,我想回家。”妈妈立即就反驳孩子:“你就是想偷懒,才走了那么一点路”。这样的回应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也会让孩子不愿再和父母说话。
我们总是想让孩子 “听”话,其实在我们要求孩子之前,或许我们更应该先要求自己,先学会如何“说”话。
03
那么,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呢?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以下亲子沟通的技巧:
首先,多鼓励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能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孩子需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要勇于把这种成长的权力交给孩子,让孩子去体验和享受独立成长的“酸甜苦辣”,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发展出勇气、信心和责任等优秀品质。
其次,尊重孩子的感受。“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有一种饿叫我妈觉得我饿”,父母要忍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少说、少做。当孩子和我们沟通时,我们要先接纳他的感受,而不是随意先给孩子“贴标签”。训斥,贴标签等这样的回应,除了让孩子内心自卑外,并不能帮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尊重孩子的感受,维护孩子的自尊,才能鼓励孩子积极合作。
最后,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与孩子平等对话,首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朋友来看待,与他们平等交流。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不要直接否定或评价,而是要与孩子认真地进行探讨。当孩子提出正确的意见时,我们要积极采纳。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同理他们的感受,引导孩子和我们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如果口气能与和朋友说话的口气一样,那么,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大门就敞开了。
和朋友说话时,我们都会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措辞。可是当我们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我们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学会“听”话,其实在我们要求孩子之前,我们或许更应该先要求自己,学会如何“说”话。
好了,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呢?请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