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直到如今,我才发现自己还是一个爱接话的人,只要我能接上的话,我都会主拾起来!所以在人群当中,就显得我常常是那个话比较多的人。
我不嚼别人舌根,不谈论别人的是非,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但是也会因为自己说话太快,太多的时候,不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就说出来,也会无意中伤害一些人,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所以为了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专门看了一些类似的文章来学习。提醒自己做出改变,没那么难,只要你想一个人的缺点都可以克服掉,就看你自己是否真的愿意。
今天看到了这篇小短文,特别适合自己当下的情况特别摘录过来提醒自己。
语迟则全
《礼记》有言: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水越深,水流的速度反而越平缓;
越有涵养的人,说话越是不急不躁。
举止稳,言语迟,说起话来,条理分明,比多言妄言高明千百倍。
乾隆帝在位时,听大臣们都说刘墉的口才最佳,想考校一番。
想好对策后,乾隆将刘墉找来,对他说:
“刘爱卿,什么是忠孝呢?”
刘墉不知有诈,答道: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忠;
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孝。”
乾隆笑着又问:“那你对朕是否忠心?”
刘墉毫不犹豫地说:
“忠贞不二。”
见刘墉入套,乾隆接过话茬说:
“你如此忠心,那现在赐你一死。”
刘墉听后,心想着君无戏言,自己不死是不忠,如果因此而死又太不值。
情急之下,刘墉没有贸然开口,反而是咬紧牙关,三叩九拜后默然离去。
这下轮到乾隆着急了,刘墉要是寻死,自己不仅少了一个智囊,还会背负昏君的名声。
谁知一炷香后,刘墉湿漉漉地回来,面对乾隆“不忠”的诘问,他早已想好了对答:
“皇上,臣冤枉啊,我跳河自杀,但在河中遇到屈原,屈原说自己自杀是因君主昏庸。
而我的君主贤明豁达,应尽心辅佐,我只好又爬了上来。”
乾隆听后,笑逐颜开。
《周易》有云: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会说话的人,并非那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
而是在察言观色和审时度势之后,开口慢半拍的人。
说话是能力,语迟是智慧,深思熟虑再开口,既是尊重他人,亦是周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