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迹的完整一生。这本书描述的佛陀和我们印象中看到的书籍或者影视作品中佛陀截然不同,我们印象中佛陀是法力无边,无所不知的神,一行禅师还原了真实的佛陀,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书中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钵,放好,一举一动,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佛陀原名悉达多,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净饭王之子,为解救众生脱离生、老、病、死,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他反对当时的苦修、避世,年轻的悉达多认为‘’身体的平静和舒适与自心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智。‘’终于在毕钵罗树下他彻底开悟,他了悟到一切世法皆空---一切事物都根本没有个别独立的体性,他明白到互依性和无我这两个原理就是开启解脱之门的钥匙。他说:‘’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无我。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分别个体的妄见。体悟到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有常有我的观念都是思巧上所产生的虚假分别。只有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都可以超越,因而从痛苦的巨轮中解脱出来。‘’
佛陀认为,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众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都含藏着宇宙的所有智慧和力量,这是佛陀的伟大发现,更是所有众生应该为之庆幸的。
佛陀提出八正道和四圣谛。他说:‘’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走两条极端的路径。其一是把自己沉醉于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则是以异行和苦行来把身体的需要剥削。这两种极端行为都必然导致失败。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带领我们达至了悟、解脱和自在。它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我就是依这八正道而得证了悟、解脱和自在的。为什么叫它正道呢?这是因为它并不需要我们对苦恼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痛苦,因而得以把痛苦降伏。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觉察中之道。而用心专注就是它的基石。修习念念专注会使我们培养出定力来。而有了定力,我们才可以达至了悟。有了正定,我们自然也会有正确的觉察力、思想、言语、行为、工作和勤奋。它发挥了悟性,更会使我们从每一点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令我们生起真正的安乐。‘’八正道对于不是佛家弟子,生活在现代的也有重要的意义,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唯有正,才不会带来灾祸。
四圣谛就是世上的四种真理,第一圣谛是痛苦的存在。生、老、病、死是痛苦。悲伤、愤怒、嫉妒、担忧、忧虑、恐惧和哀愁等都是痛苦。与亲爱的人分离是痛苦,与你憎恨的人在一起也是痛苦。对五蕴(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的执著和欲望又是苦。第二圣谛是痛苦的根源。由于无明,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嗔怒、嫉妒、伤心、忧愁和恐惧之火焰中。第三圣谛是痛苦的破灭。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相就可以带来每一种苦恼的歇止,继而产生平和与喜悦。第四圣谛是导致痛苦破灭之道。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培养我们去留心察觉生活。念念专注又可使我们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的真理。彻悟之后,我们便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得到自在与安乐。
佛陀提倡修行之道是,要生活在专念之中,察觉到每一刻在发生的一切,无论在身体上、感受上、心上和心物上。懂得如何在当下的一刻体察事物,不追逐过去,也不迷失于未来,因为过去的已不可再,而未来的也真的未到来,生命只存在于当下的一刻,我们失去此刻,就是失去生命。生活于当下一刻,才是更好的独处方法。这一点和西方哲学家提倡关注当下一刻是同一道理,不由的想到海子的那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也明白了海子为什么会自杀,因为海子的幸福在明天,迷失在明天的憧憬和希望,唯独今天、此刻不幸福。
佛陀的著名法理:三法印,这三点也是导致解脱的三门通道,因此,三法印又可称为三解脱门。第一法印是‘空’,‘空’并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它是指没有东西可以独立存在的意思。‘空’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个体。一切法因缘而生。此是因为彼是,此非因为彼非,此生因为彼生,此灭因为彼灭。因此,‘空’的性体就是互依。第二法印是‘无相’。‘无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识的分别。所有心智的概念,如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灭,来、去,垢、净,增、减等,都只是思想的分别心所形成的。从无为的绝对角度而言,实相的真相是不能只限于这些概念范畴之内的,因此,一切法都是无相的。第三法印是‘无愿无求’,‘无愿无求’的意思,是不去追逐任何的事物。一般人通常会尽量逃避一法,而又去追逐另一法,许多人都想逃离贫困,追逐财富。修道者则会抗拒生死,以能获得解脱。但既然一切法都是相间存在的,相互而通,那我们又怎可能舍此逐彼?
一切法和一切众生,都潜藏着圆满觉悟之性,不要向外寻找,如果你们用觉察之光去照亮自己,你们便会立刻体证觉悟。你们自己,就是你们要找到的东西。佛陀涅槃前最后一句话是: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看完《佛陀传》,不由的让我想到于佛陀同时代的孔子,自己了悟大道,不分贫贱富贵地去帮助、教导众生。佛陀给世人的感觉就是平和、自在、喜悦。不论是遇到毁谤、刺杀、疾病、甚至是死亡,都能平和的面对。以一颗慈悲和爱的心,去帮助众生去了悟解脱之道,达到涅槃的境界。佛陀已去,但佛陀踏遍足迹的道路还在,佛陀曾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里,佛陀种的菩提树扔在,每踏安详的一步,都会令佛陀的故道与白云得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