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坐地铁的时候一直在看东野圭吾的新书《沉睡的人鱼之家》,陆陆续续看了好几天,今天总算看完了。
因为《白夜行》的缘故,我一直把东野圭吾看成是推理小说家。但不论是前两年大热的《解忧杂货铺》,还是现在的《沉睡的人鱼之家》,都已经和推理小说没有什么关系了。而后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让我总有那么些感慨,怎么中国就没有这样严肃思考社会问题的大众小说呢?
1
我是推理小说的爱好者,但并不是东野圭吾的忠实粉丝。对于他的书,我只看过《白夜行》、《解忧杂货铺》和《沉睡的人鱼之家》。
《白夜行》我是很喜欢的。我还记得某个夏日,我捧着书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下午三四点钟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一片温热,但内心却觉得极冷。
此后,我便不大愿意看东野圭吾的书了,怕看着难受。
不过,东野圭吾的知名度实在太高,即使没有特意关注,多少也知道,和其他推理小说作家不大一样,他很关注社会问题。只是,《沉睡的人鱼之家》关注的问题未免有些太沉重——这是一本讨论儿童脑死判定与器官移植的小说。
2
六岁的播磨瑞穗,大概是最讨人喜欢的那种小女孩了。她家境富有,本人又长得聪明可爱、漂亮懂事,深得周围人的宠爱。如果一切正常,她会有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生——一个白富美能拥有的标准人生。
可惜没有如果。
小女孩在游泳的时候,因为手指被卡在池底排水孔的网上,不幸溺水。
医生判断,她极有可能已经脑死。
这个意外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首当其冲就是播磨夫妇。
播磨夫妇并不是人们以为的那种恩爱夫妻。早在播磨和昌出轨的时候,这段婚姻已经出现了裂痕。妻子熏子无法原谅往事,执意离婚,并渐渐与自己的心理医生情愫暗生。
和昌虽然无意离婚,但他确实喜欢寻找新的刺激。妻子再漂亮贤惠,但八年的婚姻生活也把她的吸引力消磨得所剩无几。
在熏子的坚持下,夫妻俩早已分居,只等着办理离婚手续。但他们商量好,在女儿瑞穗完成小学的入学考试之前,都要维持着表面的假象。
可是,入学考试尚未开始,意外就先来临了。
本该形同陌路的夫妻俩要共同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捐献女儿的器官?
在中国的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得了绝症的孩子捐献器官的消息。但在日本,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的。由于缺少捐献的器官,很多身患重病的孩子必须花费巨额的医药费去国外接受移植手术。
熏子和和昌经过一夜的商议后,同意捐献瑞穗的器官。为此,他们必须让医院为瑞穗做脑死判定——脑死判定的测试很可能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损伤,如果亲属不同意捐献器官,那么就不能判定。
可是如果不做,谁也不能肯定瑞穗究竟是不是真的已经脑死。
于是,整篇小说的冲突开始了。
3
瑞穗是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如果她还有意识,她应该会同意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去拯救别的孩子。
但现在,她失去了意识。这个决定就必须由她的父母来做。
医生说,瑞穗的状态连植物人都不是,她几乎不可能醒过来。绝望的播磨夫妇这才下定决心,同意捐献女儿的器官。
可就在与女儿的最后告别中,夫妻俩不约而同地感受到女儿的手轻微地动了一下,于是希望重新升起——瑞穗还活着,她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醒过来。
被这种激荡的心情所左右,播磨夫妇临时反悔,拒绝捐献,脑死判定因而取消。
此后的剧情开始为普通人完美地展现出钱的重要性——钱真的可以买命。
和昌有钱,他不但有钱,还掌握着高科技。他掌控的公司专门研究如何利用高科技来帮助残障人士正常生活。于是,这对爱女心切的父母用钱和高科技,将旁人眼中的行尸走肉变成了一个正常人。
瑞穗的体内安装了呼吸机,她的身上连接着各种仪器。
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瑞穗可以像正常人那样呼吸。
在仪器的操作下,她的脊椎仍然能向她的手脚和肌肉发出信号。
她可以动,可以进食,甚至可以微笑。
如果不看那些仪器,坐在轮椅上的瑞穗就像一个正常的女孩。她面色红润,正常发育。唯一的问题在于,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4
为了照顾女儿,熏子与心理医生断绝往来,并且维持着与和昌那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她不需要和昌的爱情,但她需要和昌的钱和技术人员。
她为女儿申请了特殊学校,每天都有老师登门为女儿上课。
她努力学习操作仪器的方法,每天用机器活动女儿的身体,让它保持正常女孩的生理机能。
她为女儿买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为女儿身上的每一个小变化而激动不已。
在那座豪宅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每个人都在为瑞穗而努力,期待她有朝一日能醒过来。
但在那豪宅之外,几乎没有人认同熏子。
即使瑞穗所有的身体机能都表现良好,但医生仍然认为她的大脑早已死亡。
和昌的父亲厌恶熏子,认为她已经入魔,插手了神的领域。
熏子的妹夫认为瑞穗早已死去,轮椅之上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因此禁止妻女再登门。
熏子执意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出席儿子生人的入学典礼,谁知,却让生人在学校受到排挤——孩子们都觉得把死人带到学校里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更重要的是,在瑞穗活着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因得不到器官捐赠而死去。
5
我是今天早上看到小说的高潮部分的。
当外界的声音入侵豪宅的时候,假象被撕破了。
熏子突然发现,原来整个世界,包括家人在内,只有她一个人认为女儿还活着。
熏子崩溃了。但她的崩溃并不是一泻千里的溃散,而是一种可怕的冷静。
她手持尖刀,在一家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拨通了报警电话。
在手足无措的警察面前,熏子声声质问,如果自己把刀捅进瑞穗的胸口,她到底是在破坏尸体,还是在杀人?
生命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真正的死亡到底是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还是大脑停止功能的那一刻?
如果是前者,熏子就是杀人犯。如果是后者,她就是无罪。
没有人能回答她的问题,警察是不能,而法学家却是拒绝回答假设。
为了要一个定论,要一个“瑞穗究竟是活人还是尸体”的定论,熏子不惜以行动来促成——她要把刀真的插进去。
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我的眼泪差一点掉下来。
6
和东野圭吾的其他小说相比,《沉睡的人鱼之家》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只有7.2分。在短评里,很多人都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有的人说非常厌恶熏子,无法共情。
有的人觉得没有推理,太无聊。
有的人认为细枝末节的情节太多,啰嗦。
更有的人表示,结局居然没有反转,弃。
我总觉得不喜欢这本书的人,大概没有直面过真正的死亡。他们只把它当成一个消遣的故事,无法体会熏子的心情。
而经历过至亲之人离去的读者,大概会非常理解熏子的感受——只要能让我爱的那个人活下来,我愿意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
我愿意。
7
是的,瑞穗的器官是能救很多孩子,不论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的层面来看,捐献器官都是最好的决定。
然而,瑞穗毕竟不是一件物品。即使她的大脑失去了功能,但她的心跳还在,在仪器的辅助下,她的身体机能一切正常。
在这种情形下,逼一个母亲去承认她深爱的女儿是一具尸体,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在这种情形下,逼一个母亲把女儿的器官切割下来,只为救活她根本不认识也永远不会知道的陌生人,这是道德婊的傲慢。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和失去都是独一无二的,简单的利益计算又怎么能计算这一切?
人类的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历史上,多少行为都曾被视为是对生命的亵渎,对神明的僭越,比如遗体解剖,比如器官移植。可是,如果没有前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今天的医学又怎会如此昌明?现代人又怎会因此而受惠?
那么,用仪器操控身体,冷冻亲人遗体,这些在今天看来是亵渎生命、僭越神明的行为,谁又能知道未来是不是视若等闲呢?
《沉睡的人鱼之家》用极端的情节把生与死的边界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在我看来,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
最终,熏子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她不再在乎旁人对自己的想法,也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她说:“我觉得这个世界的意见不需要统一,有时候甚至不要统一比较好。”
是的,我也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