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该怎么办?
前几天知乎出了这样一个热榜问题。既然能成为热榜问题,相信这绝对不是个例。
事实上,这不仅不是个例,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困扰。在所有前来咨询我学习方法的人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个。
所以我觉得是时候来讲讲学习的底层原理了。
不论是还处在中学、大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开始工作的职场人士,这篇文章都将帮你们的努力放大100%以上,助你们登往绝巅。
学习的底层框架
9月14号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心理表征》。但是由于很多读者之前没有相关的心理表征,所以没有看懂,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心理表征。
人类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步骤:外部表征——心理表征——外部表征。
其中外部表征到心理表征的过程,就叫做编码;心理表征到外部表征的过程就叫做检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与输出。
只是输入的过程,不是把某种信息直接储存在大脑,而是需要先把外部表征转化为某种电信号、生物信号,才能储存在大脑中,所以叫做编码;然后输出的时候,需要先在大脑中检索相应的电信号、生物信号,然后再进行解码,所以叫做检索或者解码。
比如此刻,你在看我的文字,这些文字就是外部表征;但是你的大脑会把这些文字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储存在你的大脑里,这个过程就是编码,储存在你大脑里的知识就叫做心理表征;然后等你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听的时候,这些心理表征又会被解码,再次转化为文字,变成外部表征。
但是在大脑内部,认知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还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之分,所以心理表征还可以被拆分成两个部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
1、内存小,只能记忆7±2个组块。
2、时间短,只能保存约15~30秒。
长期记忆:
1、内存大,可以记忆无限个组块。
2、时间长,可以保存几分钟~很多年。
这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两大特点,懂了这个,就可以洞悉学习的底层原理了。
比如那个千古难题“为什么我们会读完就忘?”
因为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大部分的知识并未走到长期记忆,仅仅只是短期记忆而已,所以基本上一合上书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那怎么办呢?巩固!不断巩固。
短期记忆是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通过巩固后可变为长期记忆。——百度百科
巩固,加上前面的编码和检索,就构成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的底层框架。最终简化出来,用一张抽象的图来表示就是:
看懂这张图,就看懂了人类的整个学习过程。
从此以后,你学习任何学习方法,都可以拿它去套,看看它是属于提升哪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我的整个学习体系就是这样搭建起来的。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知乎、公众号、经典书籍上看了大量的学习方法,比如:
功利学习
建模欲望
费曼学习
分类思维
结构思维
记忆宫殿
刻意练习
思维模型
思维导图
做中学习
联想记忆
检索练习
……
等等,还有非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到这么多学习方法,你是不是懵了,这么多学习方法,难道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需要掌握?
肯定不是,它们之中,很多学习方法都很鸡肋,而且很多都是重复的,我们只需要几个最有效的就够了。
接下来,我将为你推导,什么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才能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做到“所有知识,一经我手,永不再忘”。
学习的两大方向
整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简化,把它简化为两个大方向:记忆和检索。
大多数人一提到学习,第一反应就是记忆。的确,记忆确实很重要,没有记忆我们将无从检索。
但是,我们学知识,最终其实是为了检索。
吴伯凡说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伪学习者,他们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断增加知识的输入,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其实他们误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储存,而是一种输出活动。
记忆是手段,但是检索才是目的。
所以,我们需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再次简化成“记忆”和“检索”两个大方向。从这个大方向出发,我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能够提高记忆效率和检索速度。
如何解决记忆问题
记忆是过程,检索是目的,但是如果没有知识被记忆,我们就无从检索。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先解决记忆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学完就忘”这个千古难题呢?
我提供给你以下三大学习方法:
1、知识树:直接解决记忆问题,一劳永逸。
2、意义编码:提升记忆效率。
3、科学巩固:提高记忆效率。
这是从记忆原理推理出来的三大底层学习方法,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东西叫做组块思维,这也是一个记忆大杀器,我以后再写。
说一下我是怎么推理这三大学习方法的,我首先找到问题根源——短期记忆的两大缺陷 “内存小”和“时间短”。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记忆能力再好,我们总会忘记很多知识。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东西来克服短期记忆的遗忘问题,这个工具就是外接大脑。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它可以替你把知识永久储存,这样你就不必担心学完就忘的问题。
但是呢?外接大脑毕竟是外接的,它所储存的知识并不真正属于你,你仍然需要花时间去记忆外接大脑里的知识。
于是整个记忆方案的问题,就诞生了两个大方向:
1、先把知识永久地储存在外接大脑里。
2、再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记忆。
关于如何更科学的把知识储存在外接大脑里,其实就是我们的知识树学习法,大家可以去看我过去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
那如何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外接大脑里的知识,彻底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呢?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记忆原理。
我们的记忆过程一共有两步:
1、编码
2、巩固
所以记忆的过程,其实就是如何提升编码效率,以及如何提升巩固效率的过程。
一、编码:尽可能意义编码
认知科学家发现,我们的短期记忆跟长期记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码方式。短期记忆主要是声码,长期记忆主要是意码。
所谓意码,就是意义编码的简写。
什么是意义编码?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知识能否被转为长期记忆,主要是取决于这个知识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如果大脑识别出这个知识对我们很有意义,就会对其进行意义编码,把它转入长期记忆。
举个例子,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做各种事情,产生大量的记忆。但是现在我让你回忆一下,你这一生都做了些什么?你能回忆起来的,都是那些对你来说特别重要的时刻,而每天枯燥的重复,比如吃饭、睡觉,你是不会记得的。
大脑用这个方式来保护我们,这样我们就不必被琐事所扰,能记得的都是最重要的信息。
这就是意义编码,有意义的信息,才会被我们转为长期记忆。那如何增加知识的意义,从而让更多知识被我们所记住呢?
方法有很多:
①联想挂钩法
②记忆宫殿法
③比喻法
④故事法
⑤新旧知识的联系
方法有很多,我最推崇的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结网式学习,这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我为什么不推崇联想挂钩法和记忆宫殿法呢?
因为不实用,记忆的成本太高。比如记忆宫殿法和联想记忆法,我看某精品课有教,它需要你开动想象力,然后把某些数字想象你熟悉的事物,然后再把这些事物串一个故事;或者把某些数字想象成某个房间里,你熟悉的事物,然后根据整个房间的布置来回忆与之对应的数字。
你可以想象,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假设要记忆100个数字,给每个2个数字编成一个事物,并且把它们串成一个动态的故事需要30秒,100个数字就是1500秒,然后还要花时间去复述,假设时间是30分钟,总共需要55分钟,大约是1个小时。
1个小时记忆100个数字,wc,好牛逼!
可是有什么卵用???
买菜需要你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还是怎么滴?
一本书大约是10万字,按照100个数字/小时的速度来读书,你需要1000小时才能记住一本书。
1000个小时记忆一本书,这个记忆成本很明显不靠谱。我们平常读一本书最多是5~10个小时,这才是合适的读书节奏。
所以联想记忆法和记忆宫殿法很明显不适合用来学习,什么时候有用呢?记忆数字的时候有用,比如记某个人的生日,记你新办的电话号码。
比喻法和故事法也有用,你可以把某个知识点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或者用一个故事联系起来。
不过这个方法,同样不实用,要把每个知识点作一个比喻,或者讲个故事,估计一本书读下来也得耗费个千把小时不可。
什么时候有用呢?记忆某些核心概念的时候,比如《如何高效学习》就把他的整体性学习法比作城市结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这样读者一看就立马记住了。
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知识都是庞杂而碎片的,既不适合记忆宫殿法,又不适合比喻法,那怎么办呢?
这就要回到意义编码的底层原理了,你会发现,不论是联想挂钩法和记忆宫殿法,还是比喻法和故事法,它们的本质,就是把一些不那么好记的知识与一些比较熟悉的、更好记忆的东西联系起来,然后达到更容易记忆的效果。
所以,意义编码的核心,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系。
旧知识是你已经很熟悉的知识,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够达到意义编码的效果,并不需要那么多幺蛾子。
只有领会新知识本身的意义,并把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才能把它保留在记忆中。这种识记的优点是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久,而且易于提取。——百度百科
要想获得很高的记忆技能,新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即把新信息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刻意练习》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理解了为什么死记硬背最容易忘记了。
因为这种记忆方式是孤立的,它没有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而如果不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就无法达到意义编码的效果,也就很难被转化为长期记忆。
那么如何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呢?
我的方法是用知识树做主题阅读。
做主题阅读的时候,我会把每个知识点提炼成一个思维模型,然后把属于同一个思维模型的知识点放在同一个文档里,如此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就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具体操作办法,可以看我曾经写的《存量思维》和《知识树》,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实现了认知的野蛮生长。
二、巩固:用更科学的方式巩固
除了编码,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呢?
有,这个方法就是巩固。什么是巩固?
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需要在大脑内部发生一些改变,来保护记忆免受竞争性刺激的干扰。这种依赖于时间,借此在我们的记忆中获得一种永久性记录的过程,被称为巩固。——百度百科
这个解释有点学术化,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复习。我们日常所说的,一定要去复习,其实就去巩固去了,通过巩固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巩固的方法被认知心理学家称为复述。
复述指个体通过重复以前识记过的材料,以达到巩固记忆的操作过程。——百度百科
用人话来说,就是不断重复某些知识的过程。
比如我们小时候上课之前的晨读,大家哇哇的读课文,这就是在复述;再比如考试之前,我们把之前做过的笔记,考过的卷子拿出来看,这也是复述。
一切重复某些知识的过程,都是复述。
看到这里估计就有人开始美滋滋了,既然重复某些知识就能达到记忆的过程,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我足够努力,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绩?
我用血的教训告诉你,足够努力只能做到不垫底,你会比从来不学习的人更优秀,但是那绝对不能代表你能成为卓越。
高中三年我可以说是整个班上最勤奋的人,每天第一个到教室开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但是我的成绩连进班上前50%都困难,高考的时候以7分之差无缘重点大学。
后来我复读的时候,并没有以前刻苦,成绩却一日千里,这究竟是为什么?
背后的底层原理就是,复述也是有复述的区别的,具体可以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
我复读之前的巩固方式就是机械复述,简单来说就是死记硬背。这种复述方式很难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同一个知识点,学霸花10分钟就记住了,我需要花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勉强记住。
这一点我在《检索练习》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死记硬背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更好的记忆方式,但是很多人不敢承认这个事实。
其实不用反驳,事实就是如此,死记硬背就是机械复述的典型案例。
机械复述能使记忆痕迹得到加强,但是不一定能进入长时记忆。——百度百科
那么什么才是更科学的复述方式呢?认知心理学家称之为精细复述。
什么是精细复述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什么是加工,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和思考。
我之前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很多时候你以为你记住了,其实你只是记住了知识的描述,知识本身几乎是不需要怎么记忆的,只需要理解」。
这句话不全对,但是这个感觉是对的,那就是记忆其实是思考的残留物。
这也是知识树的学习方法,用知识树去学习的时候,会促进你去思考事物的本质,促进你去深度的理解所有的知识点,并不需要你死记硬背。
那么如何去精细复述呢?《认知天性》中提到一种学习方法,叫做检索练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做题、费曼、实操等方式来达到精细复述的效果。
实操就不必说了,在实操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一个知识,你运用起来一定到处都是问题。
说说费曼学习,它之所以牛逼,就是因为它符合检索练习,符合精细复述。在费曼的时候,你需要调动一切能为你所用的知识来解释一个东西,这个过程会促使你去深入思考和理解。所以我们在费曼以后才会有种,哇,一下子就感觉对某个事物更通透了,而且好像记得更牢了。
这就是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区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记忆效率指南了:
①机械复述:集中阅读<间隔阅读
②机械复述<精细复述:集中阅读<间隔阅读<检索练习
所以,如果想尽可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尽量多以检索练习代替死记硬背,多做题、多费曼、多实操。
OK,提升记忆的两大方法就讲完了:一个是编码要尽量做到意义编码,也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一个是巩固要尽可能做到精细复述,比如检索练习。
如何解决检索问题
记忆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有知识可检索了,那么如何提升检索的效率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记住了≠能检索”
比如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考试的时候,某个知识点死活想不起来,结果一走出考场立马就想起来了。。。
这就是“记住了≠能检索”的典型案例。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给你分享一个极其强大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思维。
通常,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是非常碎片而混乱的,所以大脑在抓取某些记忆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无法快速完成检索。
但是一旦我们用一个结构,把某些知识连接在一起之后,就能立马通过这个结构完成对所有知识的检索。
可以看到,在结构化之前,如果我们要提取一个知识,需要一个个的检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最要命的是,还有可能根本检索不到;但是一旦知识形成结构之后,你只要碰到这个结构,就能立马顺藤摸瓜找到你要的知识。
其实所谓高手,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慢慢地,他的知识形成了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不管这种结构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但只要他的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就能快速的完成检索练习,具备眨眼判断的能力。
举个例子:
我很喜欢一部美剧,叫做《神探夏洛克》,剧中有个非常传奇的场景就是:福尔摩斯·夏洛克跟华生初次见面的时候,仅仅看了一眼华生,就能立马判断出他是一个军医,而且在阿富汗服过兵役,有一个哥哥,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这就是结构思维或者说知识体系的强大之处,它能帮助我们迅速的完成检索,然后对新信息做出眨眼判断。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大杀器叫做组块思维,它也能帮我们提高检索的效率。但是组块思维太牛逼,需要单独拿一篇文章来写,所以这次就留个悬念吧~
OK,以上就是整个学习方法的底层原理,从记忆到检索,从编码到巩固到检索,一切的起点都在这里面。
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表示就是:
我的知识树学习法就是通过这些学习原理推理出来的,你们也可以根据这些学习原理自己去创造出最适合你们的学习方法。
比如中学生,你的任务是应试,那么记忆可能是你们的核心诉求,你能不能创造出一套记忆组合拳呢?
比如职场人,你的任务是解决问题,那么运用可能才是你们的核心诉求,你能不能创造出一个既能保证记忆,又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呢?
这是我留给你们的一道思考题。
还记得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吗?如果读一篇文章,只是机械式的阅读,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那就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