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保险”两字,很多人几乎有种本能式的“应激反应”。
“保险是骗人的”、“保险非常坑”这些想法盘踞在脑海中不肯散去。
甚至在网络上一搜索“保险”关键字,会蹦出来非常多有意思的小标题。
“十个保险九个骗”、“保险一骗你就是几十年”、“保险如何每年骗你交一万”等诸多信息。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负面言论出现,不排除有的人真的是经历过令人烦心的过程。
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买过保险,只是看到相关的文章、资讯,读到那些悲惨的故事后,感同身受,于是潜意识就认同了作者的观点,觉得保险是不可靠的,千万不要买。
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人的一些想法,因为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在。
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我的见识不断的增长,发现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难道是我哪里认知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于是我广泛的查阅资料,仔细得研读了保险的条款与规则,才大致明白了保险到底是一个是怎么样的金融工具,这个过程也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认知。
所以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保险骗人”言论的起源是哪里,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发部分人的思考。
一、历史遗留问题
保险源于海上借贷。1384年,比萨出现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现代保险制度从此诞生。
由于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些因素,1929才成立第一家保险公司,但随后马上又停办了,直到1979年新中国全面恢复保险市场。
1992年友邦进入中国,引入代理人机制,引爆中国寿险市场。
短短几年内,代理人大军迅速扩张,至2004年,接近150万人。
在那个野蛮发展的时代,只要你是个人,身边有朋友,你就可以去卖保险,而且收入远超同期其他普通职业。
这样的诱惑使非常多失业的人涌入保险公司。
不过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
由于人数的暴增,大量没有相关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市场。
为了利益,不顾条款,不顾客户需求,不顾健康告知,夸大承诺,让客户大量购买高返佣产品,赚取大量佣金。
可是有人买保险,自然就会有人出险,这时糟糕的情况出现了。
人们发现,要么就是之前卖给自己保险的人已经离职了不提供理赔服务,要么就是自己花钱买的保险不符合保险公司的条款不赔,要么就是符合条件了,但是赔付的金额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于是人们愤慨不已,纷纷指责保险公司的种种不是。
出现这样的情况,谁都可以理解。毕竟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买了一份保障,结果因为代理人的不专业,相关条款没有解释清楚,到需要的时候保险公司却拒赔。
谁遇到这种事情,都非常气愤。
气归气,但是我希望大家也能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一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需求是极大的,在这种无序的市场环境下,肯定会出现种种不规范的现象。
我相信很多人在那个时候都是买到过假货,水货的,您不会因为买到一次假货就不再购买商品了吧。
同理,我也希望您也不要因为一次不愉快的体验就彻底的否决保险,因为它的一些功能确实很重要。
现在随着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历史现象都在迅速的减少。
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引进高素质人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我相信未来中国的保险市场肯定会越来越专业化与规范化。
二、保险拒赔问题。
保险拒赔,谁听谁火大。但是先请您平静一下,我来跟您梳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保险公司拒赔,绝大数是两种情况居多。
第一种,重疾险理赔纠纷。
由于之前的代理人急于业绩,会告诉投保人,我们这个保险只要是得了大病,确诊就赔。
等一旦顾客生病了,去医院了,申请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就会说:“对不起,您这不符合我们理赔条件。”于是你就炸锅了。
那么哪些常见情况是保险公司不赔的呢:
1.所得疾病不属于重大疾病范围内。重大疾病理赔范围有限,常见的有25种,银保监规定,所有的重大疾病险都必须包含这25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在后续讲重疾险的时候,我会仔细说明,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仔细展开了,敬请期待)
2.所得疾病属于重大疾病,但是没有达到给付条件。例如脑中风后遗症,并不是得了脑中风就可以理赔了。随便拿一个公司条款来举例吧。
脑中风后遗症: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
(1) 一肢或一肢以上 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 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 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3.健康告知不全面或非首次发病。很多人在投保的时候,不知道需要把之前哪些就诊情况或者既往病史进行说明,也没有得到代理人的提醒,稀里糊涂的就投保了。
等真正发病,达到给付条件时,保险公司调查相关病例,发现您之前有过什么疾病,没有告知,拒赔。
第二种就是意外险理赔纠纷。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很多人在经常加班之后,猝死。于是买了意外险的家属去找保险公司理赔,发现保险公司拒赔。于是又诞生一场纠纷,引发媒体的关注,从而广而告之。
或者说是很多其他的意外发生后,找保险公司,还是拒赔。这个还真的不能怪保险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早就把免责条款写在合同里了。
大部分保险公司对意外伤害定义是:外来的、突然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导致身体受到的伤害。(自然死亡、疾病身故、猝死、自杀以及自伤均不属于意外伤害)
那么有人肯定会说,保险公司的条款都设计的这么晦涩难懂,还不是为了欺负老百姓,坑老百姓的钱。
我能理解这样人的心情,但是保险就是融合了医学,法律,数学等专业学科的产品,为了制定一些普世标准,不得不使用一些专业名词。
所以希望大家能站到一个客观公立的面去看待这个事情。保险公司都是商业公司,本质还是为了盈利。那么必然他会设置一些条款,哪些赔,哪些不赔。
如果真的是全部都赔的话,那么保险公司必然倒闭,所有人也就都没有保险的保障,这样难道就是最好的吗?
从现在银保监得到的数据,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是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好像跟我们身边的情况不符是吧。
中国人讲究财不外露,大部分理赔的人是不会声张的,只有少部分不能理赔的才会发声。导致现在网络上都是理赔失败的案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保险的误解。
其实现在很多保险公司是愿意理赔的,只要你符合条件。因为他们大多资金雄厚,不会因为一点小钱而去砸自己的招牌。
因此大家买保险,肯定没问题,只是买之前一定要熟知一些条款与信息,假使自己解读有点困难,一定要找专业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帮你解读。这样才能买的更有保障,更安心。
三、是买错产品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觉得保险坑的人都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买了保险,结果在理赔的时候发现保险公司赔偿的额度非常的小。
于是破口大骂,这不是坑爹吗,正要用钱的时候,结果保险公司理赔的却这么少。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就可能是因为你买错了产品。
因为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初期,保险理念并不是非常的全面,很多人都不太懂保险到底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保障。
就导致很多人购买保险,其实上全部都听从于代理人的分析和推荐。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而代理人则可通过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纷纷推荐客户购买返佣最高的分红型或者是投连型的保险。
举个很简单例子,假使有一个代理人给你推荐了一份:年缴费为10万元保费的一份保险,但其中9万是用来进行投资理财,只有1万用来保障,假使你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出险的时候可能理赔金额还不到50万。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骂:自己这么多年交都不止这么多钱,结果保险公司怎么只赔这么一点点。
也就是说很多人买购买产品的,对于条款或者对产品不太熟悉,自己以为买了保险,而且交了高额的保费,以为能够得到非常全面的保障。
结果一理赔就发现自己购买的都是理财,赔偿的金额根本不够用。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出现这样的一种纠纷情况,也就造成大量言论诉责保险是不可靠的,骗人的,当初说的多么多么好,一旦理赔时候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样的产品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的核心解决的就是帮助有多余资产的人进行一个安全可靠的理财规划,那么它的保障功能其实上只是附赠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榔头。所以您不能期望有着高收益的同时,还有着高保障。二者肯定只能选其一。
资深的业内人士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没有坏的保险产品,只有不合适的保险搭配。
每一个保险产品,都是有它的一个存在价值,都是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群的特需的需求。
只是说您的需求要搭配合适的产品才能够去解决,如果搭配的不合适产品,那么最后发生理赔的时候就会造成非常多的困扰。
因此,假使您真的买了保险,我请您看一下您买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保险保障的额度够不够,保障的全不全面,这样对您的未来和对您的家人才是一个更有责任的表现。
我并不觉得所有人都需要购买保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保险确实能够转移很多家庭的风险,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金融工具。
我希望大家不要通过片面之言,或者说是比较极端的案例而去否决掉它的价值。因为一旦您需要它的时候,可能后悔就来不及了。
感谢您的观看,若是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在看,以后还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