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奔赴各大校招战场的你,在大学这个安逸的港湾里呆了这么久,究竟有没有做好明确自已未来努力方向的准备呢?
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找了那么多天的工作, 总是免不了要被面试官问及“你未来5年内职业规划是什么”,“你对这份工作期望与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在面试实战中,虽然为了迎合面试官的胃口,而说出了或多或少有违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答案,但等自己终于想停下来冷静思考的时候,脑子里回想起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为了教化我们好好听他的课,不断对我们内心可能存在的疑惑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启发式解答。
每次我们之中有人问到像“读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好不好找工作”,“学这门课有什么用”这类问题的时候;又或者每次学生跟他这样反应情况:“老师啊, 我英语不行啊 ,你看这本书全都是英文, 我看不懂 ,很怕学不好 ,不想学啊”。
他总在跟我们反复强调:“同学,读什么不重要啊!老师是这样看 ,不管你是学什么 , 这些都是一个过程, 学英语也好学数学也好 ,皆是一个过程 。是用来让你历练你的思维, 锻炼你的表达能力, 使你的头脑变得更灵活 ,懂得如何独立思考, 而并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
的确,当你真正具备了在每个成长阶段里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凌驾于困难之上的能力后,你便同时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有一个谚语估计大家都听说过:
“在市场买菜的时候 ,你可能用不到数学”。就像高等数学这门学科所学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就几乎用不上。
但是数学就能决定你买菜的地方,学的好不好便决定了你在哪里买菜:
你是在市场买菜 ,在超市买菜,在香港买菜 ,还是在老家里面走在街边背着个孩子买菜。
这个就是由你的数学决定的。
所以那些总是抱着“觉得自己想学就学 ,不想学就不学 ”,“读书无用论”之类观点的人,感觉学那些看起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不上的理论课程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刚才说了, 买菜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到数学 ,但是你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决定了你在哪里买菜。
有些人经常会觉得迷茫,但是却从未深入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迷茫, 迷茫什么。
大多数令你感到迷茫的情况无非就是毕业了找工作做, 但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毕业了之后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要怎么办。还有就是觉得读书这几年浪费光阴,在大学期间自己既没有明确职业方向也没有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造成了方向性,整体规划性的失败。
这一类人通常会认为读书以后 ,毕业以后 ,社会必然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在等着她/他。这个必然是错误的观念。
其实,我们都是像一条船一样,在一个港湾里加完油,我们就要面对大海。
至于前途怎么样,这要看你在港湾里面做的准备够不够,努力的程度够不够 ,学的技能够不够硬。
那些觉得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读了这几年他自己也不知道读了什么的人。又或者出现读完了以后自己就业方向很迷茫, 不知道该怎么办之类的情况。
大抵是由于你在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氛围总是把你当成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来培养,什么东西学校都负责手把手地耐心教你,不会也没关系,错了改正就好,不用付出什么过多的代价。
但你毕业的时候就不是啦,你爸妈会把你看作是成年人,社会也会把你看做是成年人。
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毕业,心里的年龄还处于十三十四岁的人来说,他们马上就要面临工作 、生活。那这种情况下 我们该怎么面对, 因为角色变化太快了。
现在这个时代,机会是均等的。
有些人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所以不让他们的孩子努力,不让他吃苦, 让他不需要奋斗,所以有些人的路太好走了,最后反而陷进了泥淖里走不出来。
而有的人,尽管一开始的路太难走。即使毕业了找不到工作 ,然后毕业出来就先去卖了三个月的凉茶,但最后却成功逆袭成为某世界500强的总裁助理的人。
这种例子,看似鸡汤。但你不能忽视的关键在于,人家从一开始就不断努力地走着最难走的那条路,最终在那个过程中不断淘汰掉那些因为畏惧困难而就此止步的人。
这说明什么?
有一点我们必须认清的是:
鹰有时候飞的比鸡还低,但鸡却飞不起来, 也永远飞不到像鹰那么高的高度。
所以,学习能力本身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不要相信说谁没有受过多少教育, 而其个人能力很强的说法,这很可能是用来骗你的。
如果你到毕业了还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并可以借此来养活自己的技能的话。
那你活该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