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社群? 核心社群能干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在剽悍一只猫的个人商业进化营学习怎么做社群,结营前我摸到了社群的轮廓。
正巧,本周六混沌大学的课程是《创造101:引爆粉丝,实现跨圈层传播》,由辰海资本的合伙人陈悦天讲解。还有之前的几讲,比如刚刚上市的瑞幸CMO杨飞的《流量池思维》等等,都非常直接帮助我找到了答案。
配合我最近在学习的《郑路·社会网络20讲》,以及我已经读完的所有得到付费专栏/课程,我今天更新我对社群的认知如下。
为什么要做社群?
首先做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社群并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一个流量池,里面是可能购买我们产品的用户。社群能帮助我们的,是抵抗竞争。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产品是作为教练,去陪伴高校情侣养成能领跑同龄人的习惯,用同步成长去对抗世界的另有计划。
所以,在我来剽悍个人商业进化营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需要做社群。
但我现在知道,我必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用这个价值观配合产品或内容,来形成自己的免费粉丝群,在这个群里极致利他,为大家创造符合我价值观的价值。
我们要先从世界很小、很不公平讲起。
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但任意陌生人之间互相链接,只需要通过5个中间人。Twitter有3亿用户,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平均距离是4.67。Facebook有20亿用户,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但是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平均距离是4.74。
在网络中,即使节点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节点之间平均距离的增长却也是线性的。这就是小世界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进一步讲,物理学家巴拉巴西(Barabási Albert-László)认为,网络生长的方式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优先连接。当新的节点加入网络,或者网络中有新的连接产生时,连接度高的节点会比连接度低的节点更有可能得到新连接,这就是所谓的优先连接。
在社交网络中,一个人的朋友越多,就越有可能认识新朋友。
在互联网上,一个短视频的点击量越高,就越容易被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会有马太效应、幂律分布,世界是不公平的。
身高、体重、智商,这些现象,人和人之间是互不影响、彼此独立的。它们不是网络现象,所以,它们服从的是正态分布。
但是,财富、人脉、声望,还有人口和点击量,它们都是网络现象。一个人有多少钱、有多少人脉、有多少关注度,是在跟别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你必须把这些现象放到网络之中,才能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
说回到社群,为什么我们要做社群,因为我们身处社会网络,没有权威机构背书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遵守网络的玩法。
我们要成为一个优先连接的节点,要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头一号人物,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找到我,让更多的机会能找到自己。
同时,如果社群中的每个人质量都很高,优先连接的节点就会更多,社群就有更大的价值,并且很容易按照幂律增长起来,为每个人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像这22天,你我在猫叔的社群里感受到的一样。 这样的资源池、流量池,是我们卖产品时必须的助推条件。
核心社群怎么形成?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内容、产品以后,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与价值观以后,我们就要形成自己的粉丝群。
我先描述一种最理想的社群状态:饭团,这是一种军事化追星的自驱动组织,他们甚至已经演化出不同的职级职能与岗位,像一个公司般的精细分工与协作。而且不需要你下任务、配资源,你甚至要不断的抑制他们。
而形成核心粉丝群,一般都需要向成员提供特别的成就感,比如你的价值观、你的定位。
然后你有出色的线上互动、线下活动,不断的夯实用户的这些成就感,再配合更多的激励,让成员彼此成就彼此,而不是远远的看着你。
这也是我们在剽悍个人商业进化营的作业。
只是,我今天才分清,我试图建立的社群,不是我的产品,而是我产品和价值观吸引下生成的资源池。而我们的作业,是尝试维护核心粉丝,感受这两个层级成员对我们的不同需求。
毕竟,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有所感受,也才能产生价值输出给社群。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回到上面的跨圈层传播方法论,我们是希望自己的核心社群,不断传递价值给陌生圈层的。
我们的核心社群需要的是成就感,而陌生圈层完全可以通过嘲笑你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是不同的物种。比如蔡徐坤,他的饭团说“全世界最好的蔡徐坤”,而他的陌生人在B站做着恶搞的视频赚得大笔流量。再比如大碗宽面的吴亦凡。
蔡徐坤的团队发了律师函,吴亦凡自嘲自己并不断写相关的新歌还开了演唱会。于是蔡徐坤成为更多人的谈资笑柄,而吴亦凡让更多的路人转粉。
所以,社群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还是自己的产品或者内容,以及你所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他们牢牢地抓着你的核心社群,当有了合适的话题与社会情绪,你们就能引爆陌生圈层,实现跨圈层传播。
为什么他会选择别人的社群?
我们100个人在剽悍个人商业进化营的这22天,应该对外推广过100个自己的社群,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几乎没有吸引来付费参与者,但也有一半人已经赚回了学费、形成了几百人的社群。
所以,我在想,从这些选择了别人家社群的用户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正确的方法,其实是先收纳大家进群来了解自己。
我又从别人家的社群身上学到了什么?
让更多的人觉得能够从你这里获得成就。
我列过自己在咱们社群中的主要收获:
1. 书籍领读环节的新思路、新观点;
2. 看到了个别伙伴榜样的力量;
3. 看到了大家每个人都尝试并纷纷做成的样子;
4. 看到了并将收获很多人与人链接的可能;
5. 看到了整个关系圈背书的能力等。
今天这是写作业,待后面时间充裕,我会完善整理以下三个要点,再分享给大家:
1. 认识并利用社群圈层的姿势;
2. 跨圈层传播的方法论;
3. 消费品行业以及知识付费等行业跨圈层传播的案例分析。
如果你也遇到以下问题,这篇分享应该会帮到你:
1. 面对社群运营任务毫无头绪,难以确定轻重接线;
2. 做产品还是社群,至今令你纠结;
3. 朋友圈还是你的主要推广战场;
4. 你很难突破引爆更多的陌生人。
最后,贴一下自己的社群,欢迎微信添加:upas_ligang
如果你是高校情侣,不怕对你的 ta 做出陪你更久的承诺,也不怕领跑同龄人,就请进群来了解最新的玩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