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诗话41------50
《人间诗话》四十一
徐高杨
写得一首好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缺一不可:
1深刻丰富的经历,学习,思考,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了解,体会→2感悟越高诗越好→3诗要写得言之有物→4通过高超的水平写出来
诗写到熟练处时,
也就会明白,写好诗的两个关键点:
1
谋篇上的功夫
2
字句上的功夫
《人间诗话》四十二
徐高杨
诗词经验列举:
1
诗的每个句子要相互联系,相互呼应。
2
诗的结尾可以呼应开头,达到浑然一体。
3
诗的开头和结尾要追求突然,犹如断崖,中间则追求一气呵成,意思连贯。但也不是绝对,看具体运用。
4
诗的结构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说,中间相对好写,结尾难收,开头最难开。
《人间诗话》四十三
唐诗之真实解读
一个人写诗,刚开始,因为功力不深,体会不多,必然是泛泛而谈,发些感慨。
要写好诗,不研究《唐诗三百首》是不行的。
要写好诗,不反复多次研究透《唐诗三百首》是不行的。
开始研究《唐诗三百首》的时候会略有收获,但不真。为什么不真?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觉得唐诗原来就是写景啊,所以写一番景物,但也仅仅是景物。虽然自鸣得意,但只是自作多情,不能称为好诗。自以为我写的景物多么有意境,可是他人一看就会觉得不好。
等到有一天,多次的研究感悟后,才会突然悟出表面的假象下的真:写景是没错,但是要让景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境才是真,才是成功一首诗。这也正是考验功力的地方。
这才是唐诗的真,而不是误读的那样。人们常常误以为唐诗只是写写景物,宋词才是抒发情怀,所以大多喜欢宋词,讨厌唐诗。
其实唐诗是清水出芙蓉,浑然天成;是陈年老酒,韵味醇厚。
人间诗话/44
写诗通篇应该是相互联系和协调的!
有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写起诗来就是东拼西凑词汇。须知再好的词藻,不按联系来,就好比造机器,都是不配套的零件,就算再好再漂亮,又能如何?能拼凑出一台机器吗?
如果不按联系来,那简单啊,凑些词藻就可以叫诗,又有什么水平呢?
人间诗话/第45章
今天系统谈谈诗坛上整天争论不休的格律诗的格律之类的问题。
分6个部分来说:
1韵书
2押韵及相关
3平仄,拗救,孤平
4对仗
5避重字
6修改他人格律诗
1
韵书
到底是平水韵好还是新韵通韵好?
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都一样的平起平坐。
2押韵及相关
押韵只要是押平声韵,押同一个韵部,且不重韵,就没有问题了。顶多尽量避免连韵,实在连韵也可以。至于其他的什么撞韵,挤韵,复韵,四平头,三平调,等等等等,不下十几种花样,都可以不用考虑。这些规定太多太繁琐太没有大的意义了,而且没有谁能凑齐了到底多少条规定,这样就没办法写诗了,冷不丁又冒出个花样,你的诗又得重写,还写什么诗。这些纯粹是,懂了一些知识就了不起的人来显摆学问,真正害人。所以,格律诗的大问题不能犯,小问题不用考虑,也根本没有办法考虑。写诗要的是意境,不是机关重重,堆些机关重重,没有意境的文字。
什么叫格律诗的大问题:
1*
不押韵,重韵;
2*
平仄不对,有些不对的平仄可以拗救却没有拗救;
3*
明显的不对仗;
4*
不正确的重字,且不属于修辞手法或特殊情况的重字。
除了以上这些大问题不可以犯,其他都不用管,谁再冒出来什么新规定都不用考虑。另外尽量不要连韵。
3平仄,拗救,孤平
关于平仄,拗救,在《人间诗话》第37章里有详细解说,本章末尾会附上这一章内容。
平仄有规定的十六种格式,以及响应的可以变通的地方,既可平可仄的地方,也就是中。
另外还有些地方也可以变通,但必须拗救,当然了,尽量不要拗救,尽量少拗救。
有人反对拗救,有人随意拗救,这两种观点都极端了。甚至有人说拗救不成立,是骗人的。其实呢,是凡,遇到某些观点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情况下,那么就中和一下——两者都保留,反对拗救的人你可以不拗救,支持拗救的人可以拗救。反正这些都是人为规定的,又不是什么数理化规律,真理在哪一边,只有天知道。
同样,关于孤平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王力的观点对,孤平就是专门针对
平平仄仄平(七言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的,
平平仄仄平如果变成仄平仄仄平(七言就是变成:中仄仄平仄仄平)且不拗救就是孤平。
有的说,只要有两仄夹一平就算孤平(这个情况就太多了,严重束缚格律诗写作,正常的格律都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太随意的观点了)。
还有的说只要一句里面没有出现两个连平的就是孤平(这种说法和第二种一样的随意)。
等等各种观点。纯粹是各自闭门造车,流害无穷。
这些观点谁都不能说服谁,所以各位诗人们认为哪个对就按哪个来就行,都可以。
目前主流的观点还是王力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认同,比较适合写诗。其他的观点对格律诗写作束缚太大了,根本不实用,纸上谈兵。这样做不利于诗的意境的发挥,只会把格律诗走进死胡同,让格律诗写起来寸步难行,许多格律诗爱好者最终会讨厌五花八门的规定,放弃格律诗写作,转去写现代诗,这样只会把格律诗玩死。
所以说没有必要整天争些格律问题,诗应该追求的是意境。唐朝的格律就没有后来的宋朝,明朝,清朝的格律工整,但是意境却远胜过这些朝代,所以还是唐朝人聪明,一切都是以意境第一。
4对仗
关于对仗,最好当然是对的工整严谨,但是有时候难免会有些不太工整严谨,毕竟要考虑到意境,宽对也是可以的。所以说对仗,我们的要求就是尽量工整严谨就行了。没必要扯得多么斤斤计较。当然啦,明显的不对仗自然是不可以的。
5避重字
关于避免重字这方面,尽量不要重字,但有些时候是难以避免重字的,比如叠字或者修辞手法,比如顶针,反复啊等等修辞手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啊,那个字不得不重啊,或者有时出现了重字如果改掉,还不如不改的好,那么也可以不改,没有必要就非要改掉,所以说重字呢也是做到尽量不重字,但是有时候难免重字的话,也没必要就非要避免重字的。
6修改他人格律诗
第六点,修改他人的格律诗这方面的事情。每个人写诗都有他自己的构思的过程,和对事物的观察体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修改别人的作品,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别人不同意,你贸然就修改别人的作品,还认为自己的对,别人写的不好,这是个人修养问题。你认为好就好嘛?其实人家比你写得更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对你的作品指手划脚,说这不好那不好,你是什么感觉呢?格律诗本来束缚就多,有些情况,用那个字最好,但是不合格律,作者本人肯定已经也考虑到这个情况了,所以他也是万不得已才这样写的,你指手画脚,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格律诗的束缚本来就多,写起来本来就难,如果再有人指手划脚,这挑毛病,那挑毛病的专门地挑刺,那就没办法再写了,干脆就不用写了,或者咱们专门就写些没毛病的一堆字,也不用考虑意境,那样写出来的还是诗吗?
所以说对于格律诗的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四个格律诗的大的问题,可以私下里建议。关于其他的不叫大问题的问题就不用说了,说了纯粹是捣乱,嫉妒人家。
好的,以上针对格律诗的主要的一些格律之类的问题,系统说了一下,希望各位诗友明鉴。
附录:
《人间诗话》三十七
徐高杨
格律诗入门核心知识一网打尽
格律诗的格律方面的总要求:
1
平仄无误(可以拗救)
2
韵脚无误(忌重韵,小心连韵。)
3
律诗的中间两联尽量对仗工整严谨
4
要避免重字。除非特殊用法或特殊情况。
格律诗的16种平仄格式
五绝四个
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律四个
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四个
1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四个
1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的中
中: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平
可以——平平中仄平
仄仄平平仄
可以——中仄中平仄
平平平仄仄
可以——中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可以——中仄仄平平
七言的就是五言前面加两个字,原来的五言部分还和上面的中一样
加了七言的所有句式的第一个字都可以是中
格律诗的中及拗救大全
中:格律诗中可平可仄的字
半拗:拗而可以不救的字
拗救:拗而必须救的字
出句的拗救范围在134(五言)/1356(七言)
对句的拗救范围在13(五言)/135(七言)
最多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这是个大前提
①
平平平仄仄
1中
34互相拗救,即34必须同时变
(注意点:可以——平平仄平仄,但不可以出现——仄平仄平仄)
②
仄仄仄平平
1中
③
仄仄平平仄
1中
3半拗
4对句拗救
用对句
平平仄仄平
的3变成平来救
④
平平仄仄平
1孤平拗救
用本句的3来救
3半拗
一共是
3个中
+
2个半拗
+
3个拗救
共八处
八处共计九字(互救是一处含两个字)
以上是五言
七言的句子,后五个字和五言的一模一样
,就是说七言的每句的34567字等于五言的12345字。
那么七言的12怎么办?
七言的1都是中
2都是不可以变的部分。
以上便是格律诗的拗救大全,拗救可以方便写格律诗,是必须掌握的方法。但拗救方法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
人间诗话/46
诗词心得集语
*
诗贵含蓄,亦贵自然。
*
诗的语言要锤炼
*
五律和七绝最好写,五绝太短,字不够用,七律太长,难以撑起来。
*
格律诗较之词而言,格律诗的每句之间的相互照应更紧密,更利于表达深厚的意境,更利于发挥深厚的功力。
人间诗话47
系统详细解读格律诗的中及拗救大全
中:格律诗中可平可仄的字
半拗:拗而可以不救的字
拗救:拗而必须救的字
出句的拗救范围在134(五言)/1356(七言)
对句的拗救范围在13(五言)/135(七言)
最多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这是个大前提
五言的第25(2诗喉5诗脚),七言的247(2诗喉4内诗喉7诗脚),这几个特殊的关键的地方永远不能变动。对句的最后第二个字,因为紧邻韵脚,位置也特殊,也永远不能变动。
另外,
仄仄仄平平
这句因为3变动就变成仄仄平平平
一般不用中仄平平平这样的三平尾,所以这个地方也特殊,一般不可以变动,虽然古人用过三平尾(例如:打起黄莺儿),但今天几乎否定了,不可以再用了。
下面先系统讲讲五言的所有情况:
①
平平平仄仄
1可平可仄
2永远不能变动
34互相拗救,即34必须同时变,即:中平仄平仄
(注意点:有一个观点说:可以——平平仄平仄,但不可以出现——仄平仄平仄,这种观点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知道一下,看情况定就行。)
3或者是可平可仄,即如:中平仄仄仄,这种情况有争议,知道就好,用不用自己决定。
4或者是变了就用3来拗救,即:中平仄平仄
5永远不能变动
②
仄仄仄平平
1可平可仄
2永远不能变动
3几乎不可以变动
4永远不能变动
5永远不能变动
③
仄仄平平仄
1可平可仄
2永远不能变动
3半拗,也是可平可仄
4对句拗救
用对句
平平仄仄平
的3变成平来救
(出现中仄仄仄仄的情况,有争议,到底用不用,自己决定。反正,这种情况如果用,也还要对句拗救)
5永远不能变动
④
平平仄仄平
1孤平拗救
用本句的3来救
2永远不能变动
3半拗,可平可仄。
4永远不能变动
5永远不能变动
以上是五言
七言的句子,后五个字和五言的一模一样
,就是说七言的每句的34567字等于五言的12345字,等于的部分的中及拗救方法和五言的一模一样。
那么七言的12怎么办?
七言的1都是中,可平可仄。
2都是永远不能变动的部分。
以上便是格律诗的中及拗救大全。中,就是可平可仄,可以不用考虑平仄的地方,当然啦,中都不用自然是最好,根据具体情况定;拗救方法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不可以随意使用。
写格律诗尽量按标准格式写,实在不行再用中和拗救,尽量不用中和拗救,尽量少用中和拗救。本章讲中和拗救也是为了万不得已才使用。
人间诗话48
*诗宜追求空灵神韵,崔颢的《黄鹤楼》便以空灵神韵胜,堪称天下第一诗。
*诗宜追求自然气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自然蕴藉,所以卓绝千古。
*绝句是内功,律诗是外功。
谋篇是外功,字句是内功。
要内外兼修。
*两句的合力远大于一句孤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古绝唱。
若是单独看其中一句,则普普通通。
*有时候,一首诗的好处妙处并不在于要表达什么,而在于它的韵味。
例如: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间诗话49
许多人可能是没有好好研究唐朝和宋朝的格律诗(唐宋是格律诗的巅峰),没有反复多次地好好研究《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这两本宝典,写的诗没有章法,乱成一团。
还有的人,研究了,但是浅尝辄止,自以为悟透了,结果学艺不精,画虎成猫。
但不用气馁,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刻苦,敢于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的攀登,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先看看古人怎么写:
举例1
社日
宋/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简明扼要解读:
通过对相关环境和关键片段的描写,却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社的热闹,比正面直接写热闹还觉热闹和回味无穷。
你也当如此。
举例2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明扼要解读:
一幅立体有层次的画,让一缕钟声从远处寒山寺那头穿越到这头的客船上,空间感极强,顿觉空灵。
你也应当如此!
人间诗话/50
*诗体裁分类:
五绝,七绝,六绝,
仄韵脚五绝,仄韵脚七绝,
五律,七律,六律,
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五言小律,七言小律,
五古,七古,杂古。
其中以
五绝,七绝,
五律,七律,
五古,七古,
六种为最主要。为唐以来百代不易之体裁。
*古诗经典应该细细读,不在乎读得多,更重要的是读得深。读透一首,是一首的收获。粗读,读得再多也是无益,关键是下苦功夫钻研。不然凭什么写诗会比别人好呢?
*写诗宜言语自然,谋篇构思高妙,意境不凡。
不宜花里胡哨,玄乎玄乎。
例如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天籁之音。
写诗当如此,君亦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