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春秋战国的战争频繁。今天饭难吃,到邻国边境骂几句,发泄下心情;明天心情不错,到附近打打秋风,宣誓下自己的存在。上面的人也懒得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就打呗,差的就是理由,所以三天两头打个小战斗一点都不稀奇。但奇怪的是这个时候出名的战役却没有几个,为啥?这时候流行的是君子战斗法,什么意思?你准备好了没有,我要打你了;没有,今天我不舒服,我们不打架;好那我明天来;行,我明天等你。差不多就是这样个情况,所以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闪电战,地道战,游击法,春秋军人讲究的就是堂堂正正。
面对面拼刺刀,比拼的不是个人的神勇,是整体的军事实力,这就到导致了大多的战斗都是强国胜利,谁拳头大谁说的对。就拿齐桓公来说吧,当年他还是公孙小白的时候,说话没人听,自己都差点在王位斗争中死了,后来当了齐王,就得瑟的不行。我牛逼我说话,小鲁子,你还记得当年的公子纠不?那时候你不是挺狂的嘛,还派军队帮他搞我,咋地,想到现在的后果没有。现在给你个机会,给我道歉,说说好话,让我乐呵乐呵,说不定我一高兴就把这事忘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你看怎么样?
呵呵,这你这么高傲的态度谁能忍啊。鲁王很不舒服。虽然你厉害,但我也是诸侯,我也是要面子的好不好,你这样还让我在春秋里怎么混?简直是痴心妄想!没多想,也是拒绝了齐桓公的无理要求。齐桓公一看,哟,小子挺虎逼啊。那就让你看看我的实力,看看谁是老大。于是不顾管仲等人的好心劝告,决定发兵攻打鲁国。毕竟在齐桓公看来,鲁国就是个小角色好不好,在春秋里面谁不知道我齐大大是主角?
于是公元前684年长勺之战爆发了。这是一次谁也没想到的战争,打破了谁拳头大谁厉害的传说。齐桓公不是主角,而是曹刿。在这次战役中曹刿大大奇迹般的逆转形式,成了传奇,中学的课文中到现在都还有他。“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曹刿大大依然挺身而出,说出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经典见解。为他点个赞。
剧情在发展,曹刿大大也面见了鲁王,这是一个虽然没什么本事,却挺有骨气的男人,起码他没有想有些诸侯一样不仅软弱无能还贪生怕死。对于曹刿来说,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鲁王是个什么人都不重要,只要听话不扯皮就行。还好鲁王也是很有自知之明,努力地在做一个乖宝宝,曹刿问什么也是答什么。“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简单的几个问题,也是给了曹刿希望,因为这个鲁王还是有一点民心的,起码也不是无药可救,民心也是决胜的关键毕竟。就这样,在做好准备后,曹刿和鲁王一起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准备和齐国打仗了。齐国来势汹汹,曹刿是谁?奇葩的军事家,肯定懂得避其锋芒的道理,于是带兵撤到有利地形,长勺这个地方。好了好了,瓜子板凳准备好,看戏了看戏了。
齐国军队人高马壮,全军都气势汹汹的样子,在看鲁军鸦雀无声,一看就是在瑟瑟发抖。我赌十毛鲁国马上就输,甚至一些官兵开起了盘口。而一些官、军抱着早打完早吃饭的念头,快速发动了进攻,连试探都省了。结果没想到的是连鲁军的毛都还没碰到,就折损了不少人。妈呀还是有点厉害,齐国是这样想的。而曹刿不屑一顾,这些人都是渣渣。沉着冷静,完全不慌。看着齐军又是冲了上来,曹刿不急不躁的,慢慢来呗。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SO easy。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说实话,这长勺之战打下来全程是莫名奇妙的,原谅我不懂。后世的战斗那管你这么多,还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直接上来就是一通乱锤好不好。看来这也只有先秦才会有的君子之战,比较天真点,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说是这么说,但这次战斗完全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堪称春秋里的经典。作为主角的曹刿称为一个军事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于他的一些理论我是觉得有点奇葩的,所以这里碎碎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