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刚刚发表了一篇关于高通收购案的文章,似引起朋友圈与高通有“亲密合作”伙伴的不满,但即使让我现在来说,我也仍坚持高通目前仍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但是,还有一点我上篇文章没说出来的是,我自打心底里还是支持高通的。
话不多说,单纯论及高通的业务外模式而言,确实存在某些强加于身的紧迫感,其强横的态度以及超强的专利护城河让无数企业在3G乃至现在的4G+时代,仍甘心为其附庸。
不为别的,只有拥有高通的专利包,才能进行移动智能机的研发;换言之,目前的高通仍然掌控着移动智能机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芯片。
中国市场是在2013年以后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也正是遍地开花的中国市场为高通提供了成为全球霸主的机会,尽管现如今的华为、小米以及OV位居全球十大手机供应商之后有点“翻脸不认人”,但是不能否认,高通之于中国移动端市场的影响力是超乎人们想象的。
可以说,没有高通,中国的智能机市场走向成熟至少要晚好几年。
高通目前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地原因在于其在手机整个研发环节中所占利润太大,但是其基带技术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这个价格战收尾,拼耗性能的智能机时代,手机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如果高通再坚持之前的收费模式,那么,他们的利润就会被进一步摊薄。
而现在,作为最能反映前沿技术的移动行业,对供应链的掌控是最为透明、也是最为讲究的,德国的工业4.0时代讲究的就是对供应链的高度掌控,进而通过提高效率成本,完成资源的全面整合,做到产业上下游的全部整合。无疑,在手机供应链这一环,高通就是那个绕不开的一个因素。
但人们似乎忘了什么,或者说中国的智能机市场似乎忘了什么。
高通的目前这种模式在13、14年智能机大幅崛起的时期,正是各个手机厂商的福音。正是因为与高通签订了相关的专利协议,才使得手机供应商在初期的产品研发中顺风顺水,才使得大家有精力在市场方向角逐。
而现如今,在中国市场,手机供应商的专利数目已经高达1246件,但是由于高通的基本收费模式,致使目前中国大陆的专利无法进行相关的收费。人们开始忘记当初的唯唯诺诺,转为自立门户,倒戈相向。
市场,是以利益见血。特定的特点在特定的时代是优势,但一旦过了气,可能就是禁锢自己的工具。
高通能到今天这一步,不仅是因为其芯片业务的红海,也不能全怪罪于其霸道的专利模式,如果硬要为这个CDMN的缔造者扣上一顶帽子,那一定是不知变通,没有因时而动,因势而行。
但,还是那句话,自打心底里,我还是更偏向高通一点,毕竟现今移动端市场的“孕育”有它的很大一份功劳。
杯酒释兵权,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