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出场时作者曾有详细描述,说他虽无意于功名,却因家中颇有资财,所以完全没有生存压力,每日无非是喝酒赏花、吟诗作对,生活很是惬意潇洒。加上自己的人品好又善良,喜欢主人为乐,想必左邻右舍的关系自认也是和谐融洽。
显而易见,甄士隐的前半生是相当幸福的,可最终却落得家破人亡,凄惨无比,让人哀婉不已。禁不住要问一句,挺好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何道理?
仔细阅读原著之后,我发现,甄士隐家庭的败落,虽有天灾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人祸,而且这人祸既有自身引发的,有他人招来的。
甄家衰落的过程,原文有说明,先是女儿英莲在元宵节失踪,导致夫妻二人几乎要寻死。接着又因为旁边的葫芦庙着火,自家的房屋被烧成了一片瓦砾,随物人员伤亡,可是却连个住处都没有了,只能搬到田庄去住。
真是应了那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已经接二连三受到打击的士隐夫妇,此时又遭到盗匪侵扰,抢田夺地,无法安身,不得已,只能变卖田产去投奔岳父。
而厄运还没完。
甄士隐的岳父原来是个极势力之人,见士隐如此落魄,不见不加以扶持救济,反而拿些薄田修屋蒙骗他,再加上士隐自身也缺乏农作耕种、日常经营的能力,生活的越发困顿了。
这接连不断的打击终于击垮了甄士隐,不过支持了一两年的时间,原来那个神仙一品的人物也逐渐流露出下世的光景来了。
终于被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点醒,看破了红尘,随道士去了。
从上面的演化过程,我们看到甄家悲剧的起因在于英莲的失踪,而英莲的失踪之所以能让甄士隐伤筋动骨,主要在于他年过半百且只有这一个女儿。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只有一个女儿?
封建社会的家庭,对儿子往往看的很重。因为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能鼎立门户,才能使祭祀不致断绝,不然自己百年之后,连个按时烧纸的人都没有,在那边怎么生活啊?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个原因。
而实际上,要解决无子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多娶媳妇多生就是了,生的多了,算概率的基数就大了,那么是儿子的可能性自然就提高了,其实很多的家庭也都是这么干的。你以为过去的封建家庭,经常三妻四妾的是为啥,一来为自己享受,二来不就为了能多子多孙么。
可从原文来看,士隐除了正妻之外,并未娶妾室。从甄家房屋被烧毁,然后士隐准备携家去投奔岳父之时便可确定,因为原文提到士隐带去的家眷除妻子之外,只有两个丫鬟。若士隐真有妾室,断无不带之礼。
年已半百,无子,无妾室,再看士隐对女儿的宠爱,答案很明显了——就是夫妻感情过深,感情深便不愿意让妻子受委屈,不愿再纳妾,即便是要承担身后无子的风险。
可以说,甄士隐是小说中除宝玉之外第一痴情之人。
正因如此,所以才有孩子丢失后,夫妻二人双双病倒,几乎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孩子失踪是由霍起引起,是他人之祸。
而士隐夫妇只有这一个孩子也可看成是人祸,是自身之祸。
后面的火灾是和尚炸供操作不小心引起的,又是他人之祸。
再后来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最后是岳父封肃,非但没有雪中送炭,反而还火上浇油,种种不近人情的操作成了压垮士隐的最后一颗稻草,这一次的祸端虽然可以归结到所遇非人,其中却也有自己经营能力薄弱、生活经验不足的因素。
所以,总结下来,任何坏事的发生,不能只从外部找原因,更重要的是反省自身,因为外部原因即便找到了,也很难控制,而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是完全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