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为政第二
2.19 哀公问曰:“何以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领导问怎么才能让民众顺服?孔子说让正直的人(直)在上,不正直的人(错)在下,民众就会顺服。
举,“选拔”的意思。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意思。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德、有能者居上位,人们心服口服;靠各种关系、溜须拍马、送礼、走后门上位的,不管人们嘴里怎么说,在心里是不会服气的。对上位的人不服,对提拔这些人的那位领导也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贵族,三桓最显赫;三桓之中,季氏最显赫。详见“2.5孟懿子问孝”注解。
孔子年轻时,是季平子执政;中年,是季恒子执政;晚年,是季康子执政。
季康子问孔子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敬上、忠上、为上卖力?孔子说,领导人要自重,要有领导人庄重的样子,老百姓才会敬重你。领导人要带头行“孝慈”之道,老百姓就会忠诚于你;领导人要提拔有品德、有能力的人,同时教化那些没有能力的人,老百姓就会见好学好,相互勉力上进。
2.21 或谓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是孔子还没当官时的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从政、做官?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孝’就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将‘孝’‘友’之道作用于政事。”这就是从政呀,何必非得当官,才叫从政?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车”,古指牛车。“小车”,古指马车。牛车和马车的车辕,其辕端都有用以栓系车衡的部件,牛车的这个部件叫“輗”,ni,2声;马车的这个部件叫“軏”,yue,4声。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说话不算,不知道怎么能行。就像牛车和马车,如果缺少了拴系衡木的部件,车子怎么能走呢!”
换句话说,如果自行车掉了链子或者脚蹬子坏了,还能骑吗?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可不可以预测以后十世的事?孔子说:“商朝因袭夏朝的礼制,删减的和增加的内部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因袭商朝的礼制,删减的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以后的朝代继承了周朝的礼制,别说十世,就是一百世也可以预测。”
古人研究历史,主要靠因果链,往是因,来是果,鉴往知来。孔子看历史,主要看损益,即后朝的礼制比前朝的礼制,删减了什么,增加了什么,除去删减的和增加的,就是始终不变的东西。他是靠这种加减法来预测未来。
“十世”,每世按古人的说法一般是30年,十世就是300年,百世就是3000年。孔子到现在还不到3000年,现在的事他可是预测不到的。但是孔子也说了,他的预测有一个前提“其或继周者”,我们现在继承周制的东西还剩多少?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古代祭礼,本来都是祭自己信奉的神祗和自己的先人,如果不是,绝对不能祭。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例外的事越来越多。孔子对其看不惯,认为是拍马屁。“非鬼而祭”后来就成了拍马屁的代名词。
“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见义该为,该为而为是勇,该为而不为就是无勇,缺乏勇气。有勇还须有谋,好事做好才能叫好。光去做,不问结果,并不值得提倡。
�阅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