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能够解决所有遇到的专业领域内的问题,那么这个人是不是让人感觉很牛B的样子?
我有这样的一个同事,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当成活宝贝,一旦遇到实在解不开的难题,就虔诚的过来请教,其中不乏国内比较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很多人都期望自己做成他这样的水平,甚至三分之一,十分之一,也知足了,学了三年的,没学到皮毛,没了八年的,总觉得还有那些地方存在要命的欠缺,我们这些不到三年的,也只能仅存仰望了。
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用两年时间,便览我们能搜寻到的书籍和资料,一遍又一遍的刻意练习,我们期望能够快速成长,事实上,这么做的下场只是:
我们比那些没有这么做的同事,多了一对关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知识、概念、技能、流程,真的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一群人中傻眼的占据多数。
所以,一定是我们这群人,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除了时间之外。
为此,我们决定回归到学习的本身,并在实践中探索出学习智慧技能的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界定学习内容的理论类型。
我们查阅了《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有关内容,了解学习的内容就是ASK,具体为:A:态度;S:技能,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学习技能,其中智慧技能又包括辨别、概念、流程、解决问题;K:知识,即言语信息,基于这种知识分类方法,我们将所学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技能,定义为智慧技能中的解决问题,而非我们之前界定的思维技能,以确保认识和原理的一致性。
第二,界定学习内容的学习范围。
由于我们在A:态度方面不存在问题,否则也不会坚持两年,然后到现在还思考为什么存在问题,另外,我们本身就是期望提升对周边世界和自身所遇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态度这方面不是问题,在K:知识,这点的确存在问题,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刻意练习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的发现自身在相关知识的巨大差距,以至于导致我们无法立即形成问题的思维框架,但这不是我们学习问题分析和解决技能的本身,最后,问题分析和解决技能职能属于智慧技能的范围,更准确一点,属于解决问题的范围,而学习解决问题这种类型的智慧技能,其关键点在于生成,或者创造,这就涉及到学习迁移的问题。
第三,界定学习内容的学习原理:
我们查阅了相关学习成果转化的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同因素理论、激励推广理论、认识转化理论三种:
其中,同因素理论的理论要点是:学习时的物理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一致,且学习者对学习和应用的态度一致,那么学习的转化程度就高,这个也许适合解决问题这一技能的前期学习。
其中,激励推广理论强调最重要的特征和一般原则,明确一般原则的适用范围,当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发生差异时,学习者仍能在应用环境中转化所学,类似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个理论比较适合于我们学习解决问题这一技能。
其中,认知转化理论强调学习成果能否转化取决于受训者回忆所学技能的能力,这点我们在研究和学习学习方法的时候已经解决,适用但是已经解决,不作为重点关注内容。
第四,明确学习内容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原理的界定,也就间接界定了学习内容的关键问题,即当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发生差异时,我们如果能够在这种差异化的学习环境中依然有差异的应用所学,比如,我们用问题分析和解决技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识别两种不同的应用环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针对应用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关键点,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将学习内容在转化或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确定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将如何判断和了解一个问题中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作为解决不同应用情境下相同问题或不同问题的一个关键。
第五,明确情景模拟和情景复盘:
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减少我们对问题中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判断的失误,一般事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情境模拟,预设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不同情景,预定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对策;而在问题解决之后,也一定要通过情景复盘的方式,还原真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再次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去分析、识别和判断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更好的改善,以有助于我们脑海中形成对遇到类似问题的思维框架,提高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的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以上我们自己探索的五个步骤,我们增强了学习应用情景的多样性,增加了学习应用的频次,同时明确了情景模拟和情景复盘的标准流程,虽然还有很多的改进,但是,从学习效率和效果来看,我们对智慧技能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应用程度,比之前要高得多。但是,我们探索的目的是为了距离真实更进一步,每个探索的结果都有待于多维度的验证,才能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我们的探索结果,仅仅是一定阶段之后的小结,仅供参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