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的名字《人是会动的树,都有看不见的根》,第一次读这么长的书名,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个个的问号。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心灵鸡汤或是哲理小事?带着好奇与些许疑问,和这本书正式相遇。
在冬日阳光的午后,就着一杯玫瑰花茶,开始细细与它交流。一个个看似平淡实乃极富震撼力的小故事,一篇篇心灵小语,都牵动着神经,触动着人的内心。一口气读到天黑,合上书有一丝丝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至此,也慢慢明白了书名的意思。就像书里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就像是尘世的一颗树,我们的行为、想法、心绪就好像树上千差万别的叶子,每天都会有旧的叶子凋零,也有新的叶子长出,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的根是坚定的,是健康的,那这颗树就会一直的欣欣向荣下去。合上书后,脑际蹦出三个词迟迟挥之不去:祈愿独处、选择……
关于祈愿
一直很喜欢寺庙,喜欢突然传来的钟鸣,喜欢僧侣们安静的身影。以至于不管是去哪里旅游,当地的寺庙肯定会去光顾。但是进入寺庙,只会静静的坐着,有时候和那些僧人一起,有时候和那些虔诚的香客一起。但是有意思的是,不管去哪个寺庙,都会见到那些前来朝拜的人,闭着眼睛,嘴里在一直重复着自己的愿望。有时候,我也会怀疑,那些说过的愿望,祈祷过的事情,佛祖真的可以听到,真的可以帮助到这些许愿的人们吗?直到今天碰到书中的小故事,也才恍然明白。是的,那些通过祈愿,可以实现愿望的朝圣者,其实并不是因为有了佛祖的庇佑,而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生活,遭遇过磨难,碰到过挫折,而后已经明白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听到了内心的声音,所以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以及前行的方向,之所以还会长途跋涉前来祈愿,只是因为他们的内心需要更加沉淀,需要更加宁静,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就像传教士圣方济所言:当我们向上帝祈祷时,我们必须一无所求。
关于独处
每次看到这个词,内心都会有一阵小小的悸动。因为它会让我想起曾经的一段黑色时光。
那段日子的我,似乎患上了绝对孤独症。害怕自己一个人相处,每天靠和别人聊天打发时间,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来陪,只要是没有人在身边,就会情绪低落,内心沮丧。看到这篇关于独处的文章,内心的震动很大,有对那段黑色记忆的恐惧,也有对自己顺利改变而感到骄傲的成份。是的,除了自己的影子,没有谁会一直陪伴在另一个人身边,父母有一天终会老去离开我们;亲密的爱人,也因为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不会时时在我们身边;孩子也终会长大远走高飞,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相处。之所以有的人会幸福,有的人时时感觉孤单寂寞,就是因为和内心的自己的相处出了问题。学会和自己愉快的相处,并且经常留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内心的那个她,也许生命会更加富足。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拥有陪伴的人并不能让孤独消失,能安于孤独的人,才能在人生每个阶段,都活得顺心愉快。
关于选择
人生就像是一道选择题。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各样的选择题包围着,有的人一路选择着,后悔着;有的人为了“鱼”不得不放弃“熊掌”;有的人确是一直坚信自己所做的选择永远是当下最正确的。正如文中因为小时候的一起火灾一直被折磨的那位先生,他一直在内心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做了错误的选择,而致使火灾中的小孩没有被救出。他自己所认为的错误的选择一直折磨了他许久,直至妻子点醒了他,他才明白过来。其实我们大多数的决定都是由我们潜意识的智慧来指引的,所以我们在每个当下做出的决定,已经是那一刻最合适的决定,无关对错。正如心理学家葛拉瑟所言: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不管是好是坏,但在那个当下都是最好的选择。
书读完了,但是思绪似乎已经飘远,书中一个个故事似乎都在生活中有了相似的片段…
人是会动的树,都有看不见的根。叶子会随着外界的变换而进行着新旧更替,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时时的照看好那隐藏着的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有时很温暖,有时很幽暗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