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被颠覆,毫无例外!
1、
昨天部门开会,原本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说话的同事给我们与会的人“噼里啪啦”一记耳光,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对我震撼很大。
“我来公司将近三年,第一年我感觉特别累,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值。从去年开始,我的工作变得很轻松,很舒服,几乎不用动脑子就能完成,但一年下来,我自己感觉没学到任何东西,所有的内容都是重复、重复、重复,我现在很焦虑,也很恐慌。最近我在考虑要不要辞职,我不太喜欢那种舒服的状态,学不到东西!”
“我不太喜欢那种舒服的状态,学不到东西”。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竟让我们无言以对,所有的认同都浓缩为一个动作,一边拍手一边点头连说 “对!对!对......”。
2、
舒服,本意为身心安恬称意,是一种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延伸到职场上就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问题,通常是说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工作时间足够长,对整个流程非常清楚后,导致惯性思维形成的岗位倦怠期。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非常普遍,毒害也很大,互联网火爆之后,这种状态则被彻底打破。
每个人都喜欢舒服的状态,不用费脑子,不用做选择,不为事所累,躺在沙发上或床上悠闲的看电影、玩游戏、吃零食,那种懒散的姿势就一个字——爽!
3、
刚来北京第一年,是和大学同学合租的地下室,俩人住在不超过10平米的狭长房间里,开门进去就是床,墙是那种隔断的,外面煮饭的味道充斥整个走廊,晚上什么声音都有,你懂得,一直闹到凌晨两三点。
整个地下空间共用一个洗手间,每天早上都是排队等候,像过地铁安检,当时在排队的人中经常会听到不满的腔调,比如“这地方根本就不是人住的,下个月就搬出去找新房子”、“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这跟我想象的北京完全不一样”、“争取半年后能住到地上”等等。
但是,等过了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之后,你依然会在走廊看到那些个熟悉的面孔,那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大多数人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生活一旦回归到最舒服的状态,他们就忘记了曾经发过的誓言,恢复如旧。
4、
我一同事的女朋友,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他们一同来北京,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小广告公司,起初她也挺努力的,下班后也会在网上找相关的设计视频观看学习,慢慢地进步越来越大。
一年以后,公司流程基本都熟悉了,她那种学习的动力也逐渐暗淡了下来,下班后也不在网上学习,更多的是看娱乐新闻和电视剧,工作中也是差不多就行,能过且过的心态。
同事曾经劝过她女朋友,让她多掌握点专业技能,比如当时设计圈比较火的平面UI设计,趁着行业急需可以转行,能学到不少东西,提升下设计能力。
不过她女朋友直接回怼了一句:“我们公司又不需要UI设计,我学习了也没啥用,我觉得只专注于平面设计挺好,这叫匠人精神”。
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待在舒适圈待久的人,找到的借口你听着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完全没办法反驳。
后来听说她们公司机构重组,裁撤了设计部,现在一直处于失业状态。
5、
温水煮青蛙,每个人都知道,但依然有很多人往里跳,最舒服的状态往往埋藏着更大地危机。
现在,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一个再大的公司有时候一夜间关门倒闭,一个人再忠诚于公司,不会因为你的苦劳而怜悯你,更何况现在是看功劳大小的社会,没有一家公司会养闲人,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
最舒服的状态就是学不到东西的时候,永远不要让自己过得太舒服,你保持现状其实就是在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