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谈到,纯粹意识及所指向的对象的构造,这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这里面确实有对我们启示的地方,比如我要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怎么写呢?这篇文章肯定要根据我的思想吧,但是我还得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存在我想,这篇文章的客观性可能就太差了,我必须这样想,我是在代表别人在写,或者我代表上帝在写,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来理解我写的这些个文章,他们应该像我一样这样理解,如果说完全是我个人出发的,那就太个性化了,那这文章基本上别人是看不懂了。
这就是说,在我这篇文章里,我在代表全人类在思考这个问题。
那你怎么代表?那有时候,你就要把你个人的因素排除在外,我觉得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这个里面倒是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对这个问题你完全是可以感觉到的,我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思考的时候,别人会怎么批判我,我的合理性别人会认同吗,如果别人也批判我的话,从哪些地方可以批判,我如何应对?
其实这样一想,文章的结构已经有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代表仅仅是我写的,是我代表了一大批和我有同样这样想法的人写的。
就说在科学实验中,我做出了一个实验,我要准备好一切条件应对别人的质疑,人家有可能在哪个地方来攻击我,我怎么回答,我怎么说服人家,这个里面其实在思考什么问题呢,就是把个人的因素抛掉了,去观察问题。
所以意识对象是纯粹意识向某物的产物,纯粹意识是不以个人为转移的那个意识,也就是说,意识对象是由意识活动的意向性所构成的。
意识不是容器,而是灯塔。
一种真正的意向活动应当具备4个要素,主体或当事人,意向活动,意向的对象,对意向对象肯定了什么。
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及其连贯性和可理解性。这是一个完整的意向活动。
比如说路德想到了,魔鬼在他的静修密室中。
这是个意向活动,主体是路德,意向活动是想,活动的对象是魔鬼,肯定了什么,魔鬼在那个静修密室中。
这些要素必须是连贯的,一致的,才是可以理解的,否则不具有可理解性,也就没有意义。
比如说怀着一颗仁慈的心杀死了一个人。
你这个意向活动是不连贯的,矛盾的,不可理解的。
还有毕达哥拉斯的定理,听起来是甜蜜的,闻起来是芳香的,这种话就有些不可理喻,也就是意向活动要有可理解性,因为四要素不全。
意向活动本身是有结构的,正是意向活动诸要素的结构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赋予了意识对象以一定的意义。
意向活动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提供了一个判明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胡塞尔的现象学使用了一种方法论叫做,还原方法论。这是在哲学里面,最抽象的,因为太难,很多人无法理解,有很多研究哲学的人压根就把它过滤掉了。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一下的话,有可能把人文哲学里面最难懂的东西攻克下来了。
把这个理解了再去看其他哲学就轻松多了,比如存在主义,解释学,都很容易去理解了。
这个就属于人文科学里面难度很大的。
我在想理工科里面数学的逻辑很深,搞得很多人都看不懂,但是实际上文科里面也有很难搞懂的东西,你比如你有时间去看一下诗歌,你说你智力很高,很可能很多诗歌你都读不懂。
他的逻辑不是我们一般的逻辑,你能说诗歌没水平吗?但在文科里面,最高的文学水平就是诗歌,其实人文科学里面也有难度在里面。
我们很多人在读马哲,但是有几个人看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相比,恩格斯的书比较容易懂,他语言比较流畅,都像散文似的东西,也比较优美,那马克思的东西就很深,没有很多方面的知识你根本搞不懂,你们不要以为马克思的东西简单,马克思的东西很难读懂的,他的逻辑更强,然后欧洲大陆哲学是什么呢,思辨色彩非常强劲,胡塞尔你看德国人,思辨文化比较浓。
那么胡塞尔的还原方法是什么呢?
他认为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若要获得与事实科学不同的绝对的,超世间的真理,必须采取与事实科学不同的方法。
洞察本质的途径,就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就是我不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而是我一下子看着本质了,我把这个本质一下子找到了,他是这种方法。
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本质怎么找?
这个本质的方法,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你看有些人比如在找对象,你比如说介绍约会,人家见了一面以后永远再也不看了,这个方法就是现象学的方法,她一看就知道你这个人不适合她,绝对不能搞在一起,否则是要麻烦的,马上切断一切联系。
她不是说我和你再了解了解接触接触,一起吃饭一起参加什么活动,慢慢培养感情这种途径,这种好像是有些科学的方法,一种经验的试错,慢慢靠近,这就是自然科学的方法。
但是有很多人,基本上靠直觉,一照面马上就明白了,永远不要再见面了。
没希望了,为什么,她似乎看到本质了。
你说她不准吧,有时候,确实是很准的,她一下子看透了,你说这种现象有没有?
她不是说用中间环节,一步一步的接近他逼近他认识他,她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洞察本质的途径。
这个途径里面呢,用括号法排除自然的观点。
还原,首要的就是转变或排除关于自然界独立存在的观点。
什么意思?你看你不是要做纯粹意识吗,就是我以前的那些东西我都不要了,包括这个东西存在不存在我都不要了,要还原成纯粹的意识,纯粹就是不带任何杂质。
大家都知道我们去看问题的时候,老是怀着自己的偏见去看,带着框框去看,你说这个东西我不能接受,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因为你头脑中的那个老框框在那,过去不能接受,我曾经从来没有接受过,所以你不能接受。
我只认我意识到的东西,至于意识到的东西存在不存在,那不是根本问题,所以他认为这个不需要考虑。
自然观点对日常生活是必要的,对于事实科学也是允许的,但从自然观点出发,不能达到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所要求的绝对必然的知识。
他认为自然的观点是一种强势的观点,相信有一个外部世界永远存在着,外部世界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是重要的,你看你下班后要吃饭,有一个食堂存在着,如果没有外部世界存在的话,我们走投无路。
但是他认为,如果你要找到一个纯粹真理的话,那个存在不存在你不用考虑,但这个思想也是怪怪的,我在想自然科学文学搞到前沿以后,有时候好像真有这种色彩出来了。
你比如说爱因斯坦讲那个四维空间,时空弯曲,在脑袋里转来转去,那如果这种东西和日常世界一致的话,那有些东西就想象不出来了,你说物理学家那种想象,有时候也把现实世界给排除掉了。尤其是,最前沿的那些物理学离我们现实世界太远了。
把自然观点的判断搁置起来,也就是放到括号中存而不论,现象学的方法又称括弧法。
存在不存在?我把括号括起来,不论了,你存在也罢,不存在也罢,我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就是你不是要营造一个纯粹意识嘛,纯粹意识里面往往有很多先决条件,包括自然界的存在着,这是个先决条件,那我连这个先决条件我都不论,我要找一个纯粹的世界,一个意识世界。
首先是历史括弧法。就是把过去已经接手的有关事物的意见,理论,观点放到括弧里先搁置起来,排除已有的偏见,信仰,意见,各种未经考察的理论,假设,与先决条件。
什么意思?就是我的脑袋里要把所有历史上存在的这些东西全排除掉。
我们今天如何看我们新一代的人,我发现我的心态很好,把我过去的历史和经验全括号起来,我发现这批年轻人真可爱,比如我就招聘了很多九五后的年轻人,我通过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当我以这批年轻人的想象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会发现我和他们之间没有代沟了,但是如果说我是苦难岁月过来的,他们是我们的下一代,你们必须听我的,你们没有经验,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还多,这样一来,会有一个什么态度,居高临下起来了,我们之间是不平等的,我是住在高端你是处在低端,我是领导你是下属,你说你凭什么能和我平等,如果这些东西全部进去的话,你看人又不一样了。
但是我觉得我们今天,如果真有一种民主的方法,应该把过去的一切全部括号起来,什么年龄,什么辈分,什么过去已经接受的那些东西全部抛掉,我们以平等的身份共同的去探讨这个世界。
这会产生什么感觉?会产生一种客观性的感觉,我在想我们今天很多孩子,同父母有一个大的鸿沟,就在于他们苦难的过去没有括号起来,他们是在老的历史眼光里,在看下一代崭新的人,现在的90后真不得了啊,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出来,在我们那个时候你想都不敢想啊。你说以这种态度对待年轻人,他们能没有代沟吗。
就是他找到的一种客观性问题,历史的括弧法。
另一个是存在括弧法。抛弃一切存在判断,把外部世界是否存在问题搁置起来存而不论。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呢,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客体就是真的客体,专注于纯粹意识本身,去洞察意识对象和意识作用本身。
就是我现在是一个纯粹的意识,在意识构造过程里面过去全部抛弃了,好像我在观察着不是我在观察,是我代表一种意识在观察着,而是一个纯粹的我在观察着,那么这个纯粹的我还是我吗,已经不是我了。
为什么,因为我把我的过去我的存在全拿走了,就像你把你的过去和存在全部拿走去观察一样,在这里找到一种客观性。
就好像我在看90后,我把我前面的东西全部拿掉了,再去看90后,然后我们的父辈,把它过去这东西拿掉了去看90后,我们看到的90后是一样的,这样不就是很客观了吗。
在主观性里面找到一种客观性。
除了括弧法还需要两个环节加以补充。本质的还原与先验的还原。
本质的还原,从个别的,事实的领域,进入普遍的,本质的领域。
你说我看人,首先从看个别的人,我从个别的人看到本质的人,从个别的立方体看到本质的立方体,这个是本质的还原。
我在想我们今天对90后的看法,好多好多是积累于我们头脑中的观念,因为时代已经大不一样了,而过去经历的那个年代,在人的成长中打下了许许多多烙印,那这些烙印打进去,你在看一个人的话,肯定不是客观的,带有很大的偏见,那怎么还原呢,比如说我先看哪一个90后,觉得他不对,不对是怎么个不对呢,原来是我过去的历史的观念在作怪,那我就把过去的观念排除了去掉了,再去看这个90后,好像还有点不对,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观念觉得不对,那我把这个观念再去掉,慢慢的不断的去掉,我自己本身也作为一个纯粹的90后出来了。
那个纯粹的90后,是通过我不带偏见的纯粹的意识,看到的。
他认为这个就是,本质的还原。
本质的客观不是事实的认识,要洞察本质必须把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去掉。
你说你带有那么多偶然的个人的东西在里面的话,,你看的东西客观不了。
这个好像同我们的艺术完全相反,艺术最好是越个性化的,你的独特见解进去,那才叫有艺术。
当然这个里面,反过来他把个性都拿掉了。
于是,他提出自由想象的变动的程序或方法。
你如果说看这个事物,有几个东西几个本质看出来了,如果你把这几个东西拿掉一个,还是那个东西,我就把这个东西拿掉,那么你把这个东西拿掉以后不是你了,那这个东西不能拿掉,这个是本质的。
这个就叫做自由的想象变动的程序或方法。
比如这个本质,原来有五条,插进去一条不起任何作用,拿掉一条就不是你了,那这五条就是本质。
当然他讲的很抽象,我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把他的意思描述出来了,通过我自己的体会,大概是这个意思。
先验的还原又是什么意思?就是专注于意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从经验的自我达到先验的自我。
就是进入以后,我所有的杂念全部没有了,一开始我是经验的我,带着感情的我,到最后我已经没了,我已经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了,那么忘我的状态是什么东西?就是先验的自我。
走着走着走到先验的自我那去了,他认为这叫做先验的还原。当然这种方法论用语言很难说清楚,怎么从经验的自我到先验的自我。
我在想我们很多人总在讲什么修炼,什么叫修炼?
可能就有这种经验在里面,你平时好痛苦好郁闷,不能什么都痛苦,碰到什么都郁闷,为什么痛苦为什么郁闷你又搞不清楚,怎么都想不通,感觉不幸福,怎么办呢,这是一个经验自我,但是确实有一些人,不是痛苦吗,那我就把这部分痛苦不要了放下了,另一点再痛苦我再放下再不要了,哪个再难受再郁闷,继续不要了,当把你所有痛苦郁闷全部放空以后,剩下是什么?
佛教讲苦集灭道四大谛,最后四大皆空。
空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头脑中意识里面的杂的东西全部没有了,这就是修炼。
你说人可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有些人有时候真能达到,比如说你登上黄山,看到云海的那一瞬间,有时候你感觉你就像是神仙一样,那个时候你不是凡人了,你是什么?
你是从天上下来的,好像你就是一个世界上最纯洁的人,那个杂乱的世界已经和你没有关系了,人有时候恰恰会有这种状态。
那为什么去旅游,为什么好辛苦爬到泰山上面看日出,你说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东西?
我在想,其实就是在找一种空的感觉。地上的人在找天上的人那种感觉。这时候你陶醉了,为什么?因为你不是你了,你回来以后一看,我还是我,该痛苦郁闷照样,但是有些人确实可以达到一长段时间的没有任何痛苦和郁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