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说断舍离,总会想起佛教的四大皆空。自认为自己是凡人,修行远达不到这种高端的思想境界,断舍离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看完日本杂物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原来禅修离我们可以如此近,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场所,比如对物品的断舍离。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打扫、清洁不在话下,对收拾物品也不能说是束手无策,但往往费九牛二虎之力收拾好物品,过几天又恢复原状,一塌糊涂。收拾、乱套、再收拾、再乱套,如此往复。
哪怕整个房间在外人上看上去是整洁清爽的,我心里也是堵塞的。在外人看不见的衣橱、壁柜、抽屉里,塞满了衣物、被褥、各种用得上用不上的物品,每每想起,心气郁结,总想着抽时间再收拾收拾,腾出一些空间来。为此,我特意在阳台上增加了整面墙的壁柜,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当我看完《断舍离》,我才明白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是没有做到“断”和“舍”。
首先,购物要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这就是断。其实就是断绝多就是好的念头。
前段时间流行拼多多,有许多人沦陷其中,眼下临近双十一,你的购物车里有多少是必需添置的物品呢?有没有是因为第二件半价,满多少送多少而格外增加购物?入是断的闸门,每购入一件物品要反复询问自己“我现在需要它吗?”。
其次,收拾没有用的物品,卖掉、捐赠、丢弃都可以,缩小自己的喜好范围。
收藏是一种爱好,钱币、邮票、图书或者其它,但是如果是一些将来或许用得上的物品,就没有必要保留。比如各种购物袋、过季的衣服、多余的用具、一些充满回忆的旧物件等。出是舍的闸门,有入就得有出。
断和舍的目的,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
只有做到断和舍,才会达到离的状态,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心情愉悦起来。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最重要的就是收拾,这里的收拾是指筛选物品。筛选物品有两条轴,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扪心自问这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我们收拾一个房间,一般是收拾、整理、打扫,而问题就出现在收拾上面。以前的收拾,就是将物品分类整理收纳,过程中会丢弃一些物品,判断的原则是这件物品能不能用。断舍离的收拾法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不是这件物品还能用所以留下来,而是这件物品我要用,所以它是必需的。
知易行难,明白了断舍离的概念,我可以做到断,却做不到舍。《断舍离》将丢不掉物品的人分为三类,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我属于后两种。
我的衣橱是满的,当下正在穿的没几件,大量的空间被不穿的衣服占据着。有的还可以穿,至少有几年没穿了;有的衣服已不合时宜,但是充满回忆;有的比较高档,等待合适的场合再穿;有的现在用不着,将来也许用得上。女儿幼时的肚兜、成绩单、已褪色的旧照片,是她成长的足迹,这些都无法让我舍弃。
我的母亲自己舍不得用好的,总是将她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我,比如棉花被。她认为即便我们现在用不上,将来老了怕冷时,肯定能用得上。这样的棉花被有五六床,使用的只有一床。备用的实在有点多,处理吧,有点伤老人家的心,就这么搁着,一搁好多年。
不破不烂还能用的物品,将来也许用得着的物品一旦要舍弃,总有几分罪恶感。但是它们沉寂在各个角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占据着大量的空间,确实与垃圾无二,而我们就与大量垃圾共处一个空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空间堵塞,并且我们心情也舒畅不起来。有必要行动起来,对物品实施断舍离。
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物品在此时、当下,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没用的物品舍弃,能用的物品可以送给需要的人,旧衣物可以捐赠,照片可以上传到云端保存。
通过不断的断舍离,最后留下来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的东西,是自己潜意识的表现,往往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更好地觉察自己。
《断舍离》一再强调的是减少再减少物品,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而是强调当下的概念,提倡少而精。不管是食物还是衣服,都只买最当季的。对自己喜欢的物品精挑细选,并且可以尝试使用高于自己形象的物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罪恶,是不快乐。”
如何使自己快乐起来?他人不能掌控,外界的环境我们不能左右,我们最力能所及的,莫过于着手收拾自己的住所,给自己一个舒适放松的空间。
我读《断舍离》最大的感悟,是人要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活在当下。除了做物品的主人,还要做自己情绪的主宰,当一些负面思维模式出现时,要马上停止。顺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总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总有一些情感得不到回应,总有一些事情不尽人意,总会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困扰,要当断则断。学会接受、放下,这也是一种断与舍。当你摆脱了物欲人欲的控制,你就会得到身心的 解脱,活得轻松自在,其实这就是生活中的一种修行。
《断舍离》的理念缘于山下英子二十二岁被传授了瑜珈的“断行、舍行、离行”人生哲学,她在十年后才意识到“断舍离”可以运用到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并经过自己不断实践,总结出断舍离的生活理念。目的是帮助人们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人的一生都在做断与舍的选择,从物品的断舍离,到人际关系的断舍离,情感上的断舍离,心灵上的断舍离。
《断舍离》实际上一种动惮,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到心灵上的断舍离。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让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以看得见的世界影响看不见的世界。
人和物品的相处是一种缘分,有缘得到,无缘离去。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缘,缘来珍惜,缘去随缘。
如果你有幸读到这本书,就是一种缘分。如果这本书能影响到你的生话,让你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