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之前的一文:
不求赞,求交流,求意见哈:)
需求设计基本方法:
我认为需求可分为两种类型,优化型以及创新型需求。前者主要是优化现有功能,后者主要是指为产品加入新功能。
对于前者,在优化需求时,注意结合之前的产品数据,有目的性进行优化。
对于后者,理清功能的流程是核心,包括客户端(用户操作)/服务器(运营操作)等等。创新型需求可再细分为微创新型需求和创造型需求,微创新需求主要是业内已经有产品实现类似功能,那么pm可以通过借鉴前人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且根据其设计问题进行优化,再者根据自家产品特质进行同化。对于创造型需求,由于功能的没前人数据验证,潜在的失败风险较高,pm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进行阶段性设计(通过发布基础版进行ABtest测试,视乎市场效果进行后续优化),以达到高效设计和节省资源的目的,但潜在的问题是,可能错失发布需求的最佳时机。
需求设计阶段:包括需求确定,原型设计,产品文档撰写。
需求来源主要有以下:竞品分析,产品的数据分析,源于行业灵感,公司内其它产品(还有上司的鬼畜需求)。
先说第一点,竞品分析。
在竞品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若然看到存在对方设计的不好的地方,可以进行自检,以便修正问题。另外,对于好的设计,我是鼓励采取微创新的策略,对其需求设计好好学习一番,为己所用。
批注:有的人可以会有“独创/首创”的设计追求,认为上文所说的微创新策略就是抄袭的低端低俗的行为,所以不屑于采取上文的策略。从一个有追求的产品角度来说,我是很欣赏对于创新的追求精神,这是我认为产品人必备的一大精神素质。我曾经也是有微创新等于抄袭的心态,但后来我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我了解到了,微创新所带来的用户体验质量与原作是能拉开相当差距的,能想出这样的微创新设计是要耗费相当的脑力。经验告诉我,粗略体验诸多的同类产品时,会认为它们的设计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异,于是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等式“设计差不多=用户体验差不多”;但当自己深入去使用该产品的时候,一些细节设计却能放大用户体验的差距。
第二点,产品的数据分析。
这个主要是针对优化型需求。功能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使用情况(使用率,使用单量与使用总量),收入情况。关于使用情况,不同属性的功能应该设置不一样的标准,比如高频与低频的需求使用量差别很大,切不可所有需求都设置统一标准。而关于收入,首先得了解整个收入功能的流程,确定关键性指标,如展示量、点击量、人均点击量、次日留存率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收入的构成逐层解构收入问题。另外补充,鉴于收入方案涉及多方关系,且由于合作商的技术等问题可能会导致计费出现异常,如FB广告的算法调整后会出现波动期、系统的服务器异常导致收入呈现假数据等,故调查bug的工作量较大。
第三点,行业灵感。
要产生该类灵感,需要pm对行业的保持关注与思考,如了解新技术的投入与成熟(3D touch、指纹识别、重力感应等),了解行业发展(pc转移动端,设计风格改变),体验多种多款产品。此过程是打造创新型需求的一个很重要来源,而同时需要pm们付出颇大量的工作。
第四点,公司内其他产品。
公司自己有多款app,那么难免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跨部门合作。一般而言,这类需求多是由单方决定,少有双方互相沟通的。毕竟自己公司内部的事,即使遇到了大坑,我们不建议撕破脸皮,要长远来看合作!
需求评估
在采集完一大堆灵感后,接下来便要进行需求的可行性分析,目的是为了决定做不做、怎样做、何时做。
个人评判需求价值的标准:拉新留存价值、激活价值以及收入价值。【另外也有各种模型,如kano等】
拉新留存价值:能吸引新用户与留下用户的能力,譬如新需求有爆点,能符合当下的潮流,能捕捉目标用户眼球,能带入一定量级的用户;功能能使得用户产生依赖,降低流失率,则说明其有留存价值。
激活价值:能提高用户单点or多点的使用量/活跃时长/生命周期等。
收入价值:简言之能使得产品增加收入的能力。
一个需求点的收入价值与功能价值往往是冲突的,不可两者兼得。换言之,一个具有一定收入价值的需求,往往是对拉新、留存、激活存在负面影响。产品人决定在是否采用该功能的时候,可以结合产品生命周期中的kpi情况,如果恰逢做收入的阶段,可以考虑上线收入价值大的功能,当然前提是已经衡量了收入价值与及其对危害性。
【ps:标准能在多数情况助我们较快速评估出需求价值量,但同时我认为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找到标准并且也不见得标准具备通用性。更优的标准需要我们在实战学习中来总结提炼。】
可行性分析的大法是:调研。
不同的需求需要做的调研工作是不一样的。
优化型需求,基本能通过竞品分析即可实现调研效果。
创新型需求,竞品分析只能帮助我们找到辅助性灵感,其次是研读行业报告达到对需求有宏观的认识,辨明需求的价值;大神的分享,注意辨明是真大神还是神棍。
原型设计:
在理顺需求的基本流程后,我们可以进行原型设计,这一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检测设计流程的漏洞。原型设计主要想聊聊以下方面:工具使用;原型设计要点。
工具使用方面:据说ios有较多的优秀的原型设计软件,而作为windows用户表示主要用axure这一工具。axure里面有针对安卓、ios系统的原型库,能助于我们快速原型。对于长期负责同一产品的设计工作的pm而言,针对性建立自己产品的原型库,能便于高速原型。
原型设计要点:
同一功能的不同显示样式最好能在同一原型反应出来,这能更直观让开发、ui们清楚功能的特性。
鼓励用设计黑白灰三色设计,一方面有助于降低pm的工作量,其次是避免给ui带来先入为主的设计制约。
保留多个原型方案,便于自己在产品后期记录总结。
原型注意统一性,同一产品所有功能最好能应采用统一标准的原型,一为避免因为原型变形了,导致引起开发ui的误会进而增加了沟通成本(但大产品会模块化分工,那么pm们内部就得协调好相关的工作),二为便于原型更改再利用。
撰写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也是一款产品。每份PRD都应该抱着打造最佳产品的形态来完成。
我理解的好的PRD应该具备以下元素:需求逻辑清楚完整;内容清晰简明;格式统一。
PRD的需求应该是逻辑完整的,包括不同类型用户在不同环境下正常/异常操作情况。
内容清晰简明:能用一句话说完的需求,不要用两句;
格式统一:包括以下内容排版、布局;原型的尺寸,功能说明的信息架构,书写的顺序、样式;命名方式;文案规范等。
另外,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格式规范哦。变动的需求及时做PRD里面做出相应修改注明。
需求跟踪:
跟踪的环节有:需求开发阶段,需求上线后阶段。
注意避免的大坑
-设计出现错漏
-设计缺乏系统性
-临时改需求
-更改需求,没有周知相关人员
-没有核查需求
-数据跟踪不到位
-反馈不及时
【待续】
【望留下你的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