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很辛苦,高中班主任又是食物链最低端的那一个,最辛苦最琐碎最无奈最挣扎。
我喜欢当班主任,是因为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我不想当班主任,是因为从心力到体力都让人疲惫不堪。
班主任耗时长。班主任的工作时长真的是让人很无语。早上5点25起床,晚上11点睡觉,这中间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培补工作,这中间包括各种会,各种琐碎事情。东边让你去看日出,一边让你去采桑叶,南边让你做记录,北边让你当评委。学生过来告诉你,诵读活动必须得参加,要准备,啥时间,读什么,怎么读。我觉得我什么都还好说,就是瞌睡得让我受不了,开会时在第一排,听着听着能打起呼噜。午休,如果能有二十分钟休息,可以说是秒睡,我没有入睡困难症,但我有活干不完病,任务不完成,好像也不能睡踏实,就不能有甜美的入睡,于是,瞌睡的怪圈就形成了,越睡不好效率越不高,越不能很好的休养生息,就越是滋生白发,衰老加快,过劳肥也应运而生,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班主任耗能量。想要做好班主任,自身就得是能量足足的人,这样他才能在琐碎中不被倾轧,忙碌中不曾迷失,帮助同学们,不被损耗能量。只是,人的能量场都是有限的,能否有效续航,助力个人与同学们的成长,这也是个问题。我们又是不怕辛苦,怕的是辛苦不被肯定,怕的是被碾压掉最后的那点师道尊严。这很重要,这份情感与纯粹,是我们坚持的原动力,若被摧毁,很难继续。
所以很多班主任都是被迫上阵的。很多班主任即使被迫上阵,依然是兢兢业业。有半年白了头的,有小姑娘第一年带班主任,就又是肌瘤又是结节又是内分泌紊乱的,不曾哭过的班主任,不足以谈辛苦,没有见识过高中班主任辛苦的,也很难共情。
这是班主任的困境,亦是教育的困境。
读完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回荡在脑子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做班主任吗?
这是前提,亦是基础。
我喜欢。
这句话说出来就是祸,这句话说出来就让人想发火。
天天说着累,天天想崩溃,居然还说自己喜欢?
是的,累不影响喜欢,即使我每天的课很多,即使我有两个需要好好陪伴好好教育的孩子,也不影响我内心深埋的火种,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喜欢,对语文的挚爱。
所以,累完吐槽完还是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会想上好每一节课,会关注到每个孩子的表情,那表情里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有对我工作的评判。
所以,每天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半,各种到位各种繁琐各种疲惫,阻挡不了教育生成的快乐,这也许是成长的快乐,一直保持着成长的姿态,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所以,每天晚上十点半开启我自己的时刻,那一些时光属于我自己,可以阅读可以写作可以追剧,那是给心灵放假的闲暇时光。不用问我:写累不累?写是疗愈是放松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怎么会累?!
晓春老师说,喜欢当班主任的老师有这样一些共同点: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
深以为然,确实如此。所以我渴望着让自己更加专业,从体力劳动的困窘中走出来,做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班主任。这样我才能更享受做班主任的快乐。
从喜欢到专业
一件事情,你愿意做就容易做得好;一份工作,你愿意研究,就容易出成果;一种追求,你愿意坚持,便满满幸福感。
班主任工作,你足够专业吗?还是传统模式吗?还是一味禁锢,求个师道尊严吗?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情况也不一样了。社会在发展,人心更复杂,教育工作若一味简单粗的暴,是难以应付这个复杂的时代的。班主任的角色要求、管理手段、班风建设等,都需要老师更专业、更精细、更用心。
晓春老师用他的研究,探索规律、构建体系、寻找方法,帮助更多的班主任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专业班主任之路。
我也在思索我的定位,我以什么样的角色面对我的孩子们,知心姐姐还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我想不管什么定位,因为一份喜欢,一份热爱,你便愿意时时学习,时时反思,时时调整。那你自然是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在夹缝中也能得到一份安静,属于自己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