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的学科,而审美是属于人类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活动。从战争到艺术,人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美”。追溯至千年前,人们都开始敬畏神灵、敬畏自然。他们敬畏的方式之一,就是图腾。尽管如今看来图腾可能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人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当年人们的敬畏之情,进而肃然起敬。
我认为审美不仅仅是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活动,也是承载着“信息”的活动。这种信息多种多样,可能是画家想要表达自己内心中个性化的情绪的信息,可能是摄影师想要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的信息,再或者是工程设计师想要表达给使用者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构成人们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世的审美也会从这些信息中获取到前辈们留下的信息,这也是人类历史传承的一部分。
千年前,中原战火四起,三足鼎立的局面让各路英雄有了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乱世中也不乏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而有心人自然会纪录发生的故事,让后人了解、品读,《三国志》随之诞生,并流传千年。无数的人阅读这一本著作,用他们的审美去感受当年陈寿对那个年代的“审美”,也接受着陈寿传递的信息,直到明朝,有一个人再一次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审美,对《三国志》进行了审美,二次创作了《三国演义》,成为了四大名著,流传至今。这样的一段历史说明了审美的活性,哪怕是千年之后,一个人还可以对前人的审美再进一步,将审美发挥到极致,在史实的基础上衍生出虚拟的、却让许多人信以为真的故事,许许多多的谋略,也从罗贯中对陈寿的审美作品中产生,多年后依然让更多的人乐此不疲,甚至于许许多多的三国游戏,不仅仅跳出了“谋略”的局限,更多的加入了动作、想象甚至玄幻的元素。
仅仅是一段历史,一群豪杰,但是人们可以从中通过审美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样的世界就是人们的想象世界。人们的想象力是如此强大,可以从当年陈寿的薄薄一本书的信息中拓展出这么多作品,尽管他们距离真实信息的距离或近或远,但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在影响着新生的孩子,了解三国的历史。审美离不开想象力,如果审美没有了想象力,就像是发动机没有了燃料,只会枯萎腐烂。想象力是一种浪漫的力量,并不会永远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同时,想象力是非常私人的,一个人的想象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审美派别的不同,让人们之间产生不和谐的东西,这样的东西积累多了,就会变成一个个地雷,一点点改变人们的世界。而这样的地雷是不是过去一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的原因呢?自由还是约束,个人还是集体,这不都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吗?而社会的制度设计不也是需要想象力的吗?当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审美,要强加到别人的大脑中时,痛苦必然会侵蚀被强加者的身心,他受到了限制,无法再追求他想要的美好,反抗的力量也就开始积攒,最终,人们为了自己的想象开始战斗,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了。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想象只是其一部分,可以微不足道,也可以重于泰山。美学同样,可以说是一门不学习也不会干扰正常生活,也可以说只有学习了才能认识到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明珠有多么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