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生病做过手术,躺在床上两天两夜不能翻身,备觉痛苦。当时心里想,要是真的有朝一日长期卧床、无法动弹,那简直无法忍受,还不如死去。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五十年坐在轮椅上,身上能动的只有一双眼睛和三根手指。在这样的情况下,终身研究深奥的宇宙物理学,写的科普书籍《时间简史》深入简出,畅销全球几千万册。这就是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他传奇的人生大家都已熟知了。但他是如何克服病痛和坚持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霍金的传记电影《万物理论》,看看能不能找到点线索。电影改编自霍金前妻简的著作,重现了霍金从与简相识、结婚到离婚三十年的历程。
影片整体采用了柔光,温馨美好,但是——压抑。看到霍金由健康的大学生逐步瘫痪、不能自己吃饭、默默的留着眼泪靠一点点蹭爬上楼梯,看到简由最初的坚持到逐步被生活的重负压到接近崩溃,最终两个人在结婚二十几年后离婚。
在压抑中有激情的是霍金对于物理研究的痴迷,对“时间”的深刻理解:
What is the nature of time?Will it ever come to an end?Can we go back in time?Some day these answers may seem as obvious to us as the Earth orbiting the sun,or perhaps as ridiculous as a tower of tortoises. Only time whatever that may be, will tell.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有没有尽头?我们能不能回到过去?也许未来这些问题会变得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平常,抑或如乌龟塔般荒谬,不管它是什么,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当他在台上,坐在轮椅里歪着头演讲他的理论时,是最有光彩的。
电影并没给我们更多的暗示。再来看看书,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写到:
当我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我的残废使得这个过程相当缓慢,这样我有大量的时间。
对于霍金,他恐怕已将残废当成时间充裕的优势,当他把时间维度由个人拉长到整个宇宙时,这些病痛估计都微不足道了。
在相对论中,时间像空间一样成为一簇新的坐标,在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坐标系。其实人生的幸福观不也正如此吗?人类幸福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坐标系,当你努力时,由一个坐标系跃迁到另一个坐标系,但并未觉得更加幸福,这就是由于幸福观的参考坐标系变化导致。想必霍金的幸福坐标系就是看着宇宙物理学有更深入的成果吧。
时间旅行也是霍金思索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能回到过去”,在《万物理论》电影结束的片段,拍摄手法让时光发生了逆转,由禁锢在轮椅上回到了健康的青年时代,不知道这是不是霍金研究时最渴望实现的呢——让自己回到健康的过去?
我们仿佛探究到了问题的答案:把人生观放大到宇宙观这么宽广,对生活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