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变性的个体声明他们的身份只是不符合性别二元论的模型,而且把这种对自己观点的认可,看作是精神上的觉醒(BOckting& Cesaretti)。
异装癖
“异装癖”被应用到那些出于任何原因而穿着异性服饰的个体。同样也被应用于那些感到被迫进行异性装扮的个体。
很多异装癖者在逃离其惯常的性别角色之后,会有一种极大的放松感。
异装癖的形式之一是发某种恋物癖为代表,异性经常穿着的衣物会对恋物癖者产生吸引。
有时候,只有一小部分性唤起会与这些活动相联系,或者说这种性唤起最终会消退。但是个体可能会继续保持异性装扮,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放松,情绪更为开放。
通常这些行为始于儿童期,并且在青少年间得到很好的建立。有时这些行为会在成年后消失,但大部分行为通常都不会消失(Docter & Prince, 1997)。
西方社会对女性在穿衣时尚方面的容易广度要大于男性。男性穿着大部分女性的服装时,受到很多特定的限制,除非他们愿意冒着被唾弃和辱骂的风险。男性异性装扮就需要一个隐私并且通常是欺骗的环境。
异装型自我唤起
一类个体有一个相对典型的男性化童年,而且最初在性吸引力方面是异性恋取向。在童年晚期或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看到妇性的内衣或其他衣物时会产生性唤起,这会导致他们去试穿这些衣物,或者是对这些衣物相入非非,与此同时会进行手淫行为(因为女孩的内衣而产生性唤起在男孩中并不少见)。但对这类男性而言,这些思维和图像会变得十分强烈,甚至有些强迫,而且他们可能会时常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个女人,拥有女性的身体或女性的性器官。这种现象称为异装型自我唤起。
当成为女性的幻想和欲望越来越强烈时,就会与性唤起相对抗,异装型自我唤起都就会成为异癖者,想要改变他们自己的身体。(Bailey, 2003)。
英国作家威廉·夏普,这个作家生于1855年,卒于1905年。经过持续几年的努力,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女性的人格,他将其称为莫奥纳·麦克劳德,这个人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是一位主要作家。在他的晚年生活中,男性威廉·夏普的这个身份已经荡然无存了。
在改变性别的个体中,存在着一个强度的范围,通常反映了这些人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不满意程度。
变性者的身份认同和性取向
从女性变成男性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被其他男人所吸引
从男性变成女性的变性者,有时候会被女性所吸引(Chivers & Bailey, 2000; Docter & Fleming, 2001)。
一个重要的提示,即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些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变性者可能是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
尽管如此,有研究也显示童年期的性行为和最终的性取向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能完全作为最终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准确预测因子。
性别认同障碍的启示
性别认同障碍 本身就含有某些地方出问题的意思。需要被治疗。
变性者感到不公平,因为他们的性表达和性偏好并没有伤害或者是剥削到其他人,关于是否需要治疗,应该由他们来自己做决定。
另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儿童或青少年期间的性别认同障碍诊断。《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 列入性别认同障碍
但并不存定义清晰明确且“恰当的”符合某一性别的行为标准。
有些性别认同障碍的儿童到成年期会变得正常,有些想要改变自己性别,并且确定在成年期这么做的青少年,具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功能。
变性手术所导致的伦理的争论,远远未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