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信息海洋中呈现爆炸式发展,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员,无论是在偏远的农村还是在繁华的闹市,无处不在的信息发送与传输让我们与世界更紧密。
每个人接触到更多知识的机会就更多了。可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收藏习惯,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要多一些思考了。
每天接受到的东西太多了,看书也变得容易了,一个手机可以搞定我们80%的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更有深度,更精细化打理自己的知识储备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捡到篮子里不一定是自己的菜。我们网购时加入购物车也不会买的,有时候交了钱也会偷懒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好的内容请禁用收藏功能,这个收藏功能就像奶奶们的仓库,只进不出,越堆越满,然后积满尘土。对我们自己实际的提升没有很大的作用。只是心理上多了一份自我良好的暗示,这个东西的归属权在我手里了。但是这个东西的灵魂不在你心里。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即刻的响应,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花一点时间,进行完整的梳理和拓展,在脑袋高度兴奋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吃到嘴里,消化外脑海里,储存在海马体内,然后再时不时的撩一撩。让自己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记忆,然后不断的扩充。
牛、羊做为反刍动物,它们的特殊消化过程很特殊,它们先把吃的食物存放在一个叫“瘤胃”的地方。等闲下来了或它们认为很安全的时候,把包括已在瘤胃经过初步微生物消化后的食物逆呕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一反刍过程。这就像我们的轻度阅读习惯一样,或者有时候就像我们的思考习惯一样。不知道牛羊有没有忘记反刍的现象,但是我们大部分时候会忙到无暇再次思考消化。
都说狼性生存,但是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也应该狼性学习,狼性消化。锋利的牙齿,精密的消化体系,我们应该有更为严谨的学习能力。无论是看到的知识还是对问题的思考,我们都要有嚼碎了往肚子里咽的狠劲。如果我们轻轻点水,那么所以看过的、听过的、读过的等我们接收到信息只不过是一次性短暂的邂逅。并不会带给我们任何的增长和进步。
写作需要修改,看书需要查阅资料,做笔记,对信息需要细化和分类加工或是融合借鉴,这都是我们在狼性进食,一次性消化到位可能需要点时间。但是总比我们告诉自己先收藏、先大概看看、先留着、先就这样吧等给自己找借口,期待未来某一天进行反刍的拖延心理好很多!
做自己的心里分析师,让自己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