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2016年记录( day6)
我记得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种时间小方格,记录着我们接下来的30年我们与父母能相聚的时间,用天来计算,少的可怜。我们这一代的常规模式是求学毕业后离开父母和家长,一年回家一两次;结婚生子后把父母接到身边帮忙照顾孩子;直到父母生病或者离开。
因为工作关系,我与很多朋友常有机会探讨一些有关家庭关系的话题,更多时候我们讨论的都是夫妻、亲子,却很少提及父母与我们,似乎父母与我们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唯一评判的标准便是能否帮上我们的忙。我相信每个人看到我写的这句话都会否认它,多年的教育和传统告诉我们必须孝顺,但回想三件与父母有交集的事情,试问是否都与父母帮助我们有关?
我最近与父母有交集的三件事情是:一,爸妈出钱帮我们买了一个车库;二,婆婆生病的时候我们不在身边,只是在电话里与她聊了2次;三,我回家呆了2天,什么也没做,带了一车的添补回杭州。显然,即便是到了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还是远远多于自己给父母的。
2016年,我们与公婆见过两次,爸妈见过4,5次,加起来的时候一月有余吧。我常常在早起的时候想着有空给他们打个电话,但一直到深夜睡下才发现又忘记了。老妈总是埋怨我对她关心不够,从来不愿意坐下来和她好好聊会天,所以她才会说我是个风吹大的孩子。老爸在我年幼的时候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如今和我打电话却基本上公事公办,说完就挂电话了。
所有的这一切,我心里是有愧疚的。如今我做的工作是给许多人生活和工作的帮助,行动与情绪上的,但对父母却没有这么做。之所以会时常感慨自己后知后觉,而立之年才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对父母该有的关心和照顾。并且,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而是长时间的疏离使我变得羞于对父母表达感激和思念。
写出这些挺难的,删了又写,写了又删,但真实的表达也算是跨出第一步吧。未来的时间里,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陪伴父母,毕竟,我们都不是风吹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