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是由简·博克(Jane B.Burka)、莱诺拉·袁(Lenora M.Yuen)所著,蒋永强和路正芳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人为什么会拖延和如何改变拖延的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本书,而且面对的又是“拖延”这个令众人头疼的问题,从这本2009年的书一版到2016年我买到的已经是重印20次的数量上说,这本书应该是颇有见地,当然侧面也说明大家的拖延症“病友”实在不少。
书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前三部分讲述的是拖延是什么以及人如何形成拖延。
后面两个部分则介绍了与拖延作战的方法。
书里几乎每一个与拖延作战的方法都能够直中靶心,比如学会判断时间中的“非计划日程”,就让我眼前一亮。我理解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完善日程表来发现自己究竟有多长时间能够分配在想要做的项目上。比如说你想每天早上晨跑一个小时,加上锻炼完往往要洗澡,实际耗时近两个小时,而你白天上班前只有一个小时,很难达成这个目标,这时候你的感受却是自己一直在拖延锻炼这件事情。不过通过观察自己的日程表,可以发现自己晚上合适的锻炼时间,或者是压缩早上的锻炼时间,只花半个小时做些瑜伽等等,可能不知不觉间会发现自己竟然坚持下来了。
读完整本书,自身比较大的体会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正面自己的拖延。对于非生理性的拖延者来说,这本书很强调通过自我体验去觉察为什么会拖延,是害怕投入后自己也没有预期的成功,还是想通过拖延获得自身的掌控感,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拖延心理学》里给出了一些参考,但是真正埋藏在拖延后面的想法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感受,去透过自己的借口看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时候人会通过忙碌掩饰自己的拖延!回想起来自己工作上一些事情往往会拖到快到截止日期才执行,以至于最后需要加班。而自己的借口一般是白天工作时间太忙,晚上效率才高才能静下心。现在想想也许是已经担心无法处理好,所以通过白天处理很多杂而琐碎的小事,来掩盖真正需要花大力气或者是觉得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来之后结果并不理想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是在克服拖延的时候,目标步骤要尽可能的小。先列出自己感受到的让自己不舒服的拖延的事情,然后从中挑出一些需要处理的尽可能地细分小步骤,把每一个小步骤都作为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我明白自己闲暇时间应该多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可是一看到一本很厚的书就会条件反射地觉得,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啊。有时候一本书刚看了一点就觉得怎么看了这么久才看了这么一点,往后一翻还有那么多页就更觉得遥遥无期,自身动力也就不足了。但是当自己调整目标对自己说,能看一点是一点,只要今天看了五页也是收获,这时候反而很容易集中注意力,甚至一下子能看很久(不过书里并不建议这样,因为这样下一次会认为自己就应该能够集中注意力很久,所以会大跨度地定一个目标,反而容易因为实现不了而对自己缺乏信心)。
第三个方面是要建立一种成长的心态。这种心态我觉得不仅仅适用在面对拖延上,在整个人生态度上都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这种心态去寻求一种更平静更有力量的心理状态。书中提出成长心态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克服完美主义,表示人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充实提高,一次失败并不会永远地决定这个人什么。其实,在整个生活中经历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反观自己,总是会对自己或者别人说,这样是行不通的,自己肯定做不到,以前尝试的结果就很糟糕或者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可实际上我都没有真正地分析过,为什么会行不通?如果原来的方法行不通,那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变、调整,或者是有针对性地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想要跟大家共勉的一段话是“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拖延心理学》不但对拖延提出了作战方法,里面的很多拖延的原因还可以用来对自己生活的心态进行一个反思。当然,为了避免听说过很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将书里的小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去吧。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天看10页书,一个月看完《拖延心理学》,然后完成它。
作为阳历新年的第一篇书评,祝我们2017年战拖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