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拍制于1991年,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中国影坛经典组合:张艺谋导演加巩俐主演。
故事发生在20年到30代,大学生颂莲嫁给了有钱人家陈老爷做妾,成为四太太。刚嫁入陈家时,她对陈家祖上传下来的种种规矩如行房前的捶足、点灯感到非常不习惯。新婚第一夜,三太太便开始了与她的争风吃醋。渐渐的,颂莲发现在陈家高高的城墙内掩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例如城垣里的上锁的小房间,三太太与高医生的奸情,丫鬟雁儿居然斗胆私自在房间内点灯,而平时对颂莲关照有加的二太太却暗地里诅咒她。颂莲为了争取自己在陈家的地位,便假装怀孕。果然老爷对他关爱有加,她更享受着每晚点灯、捶足的优待。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这个秘密就被雁儿与二太太揭穿了。老爷盛怒之下,封了颂莲的灯。颂莲把气都泄在了雁儿身上,倔强的雁儿在冰天雪地里跪了一宿,昏死过去,最后终于不治身亡。颂莲在自己生日那天借酒消愁,不经意间把三太太与高医生的奸情透露了出来,被二太太听到了。三太太被二太太捉奸在床,老爷回来后便将三太太杀死在那间上锁的小房间内。颂莲目睹了一切,精神上受了刺激,最后成了疯疯癫癫的,终日口中喃喃地念着:“你们杀了人。你们杀了人”……
这是一部红透了的电影,前段时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歌舞剧团还来到悉尼演出,才离开不久。看完电影,我马上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洋酒广告,同样采景于乔家大院,同样是几位美女站在院儿门口,老管家一声:“点……灯!”结果少爷却选择了洋酒,老管家阴阳怪气的说:“少爷今天晚上喝XXX爹利”那段时间,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在高呼:“点……灯……”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点灯”的出处。
在看电影之前,老师介绍了一下鲁迅的《呐喊》自序。鲁迅在为《新青年》写文章之前,他问了“金心异”1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金心异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而电影里的大院,就如同鲁迅所说的那间铁房间,是否应该唤醒里面的沉睡者?即使唤醒了,是否真的就有希望呢?
电影里的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陈家的大院内,这符合封建礼教下,对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陈家那高高的城墙象征着那森严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电影取景于山西富豪乔致庸的宅第,他把家里城墙建的如此高据说是为了保护家里的财富。乔家大院的设计格局是一个对称的“喜喜”,这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在里面。而镜头前的大院却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电影多次使用俯视的角度去拍这院子,使这院子看起来就像一个囚笼,或者说是一口棺材,而院里的女人们就像是在这口棺材里的死魂灵。这高高的庭院如鬼魅般制造着恐惧,压抑着人性,让人喘不过气来。
于中国人而言,灯笼是与节日、喜庆联系在一起的。张导演在戏中赋予了红灯笼另一种意义。当高高的庭院里挂起了血红的灯笼的时候,无声的庭院与灯笼透露的不仅仅是一种凄凉、孤寂,更是一种森严的桎梏。在这座院子里——在封建制度下,男人是对女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的。而“点灯-捶足-吹灯-封灯”的程序更是这种控制权力的具体化及形象化。在这里,灯笼就是这种对女性绝对控制的象征,就像原始社会里奴隶主在奴隶们身上打的烙印。可悲的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女性们却对这“点灯”趋之若鹜:丫鬟雁儿私下在房内点上“红灯笼”;二太太为了“点灯”不惜两面三刀诅咒颂莲;三太太更盛气凌人多次装病争宠;颂莲为了长期“点灯”,更是撒谎装怀孕。一盏盏红灯笼,照亮的不是女性追求幸福、自由的希望,而是在封建制度下她们的愚昧以及悲惨命运啊!
电影里,主持陈家大局的那位陈老爷始终看不清面目,导演刻意地将他在电影里模糊化。他是权力的代表,是祖上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的执行者。大院子里的几位女人活在他的阴影下,在他制定的“规矩”中,她们逐渐迷失了自我,成为了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
大太太毓如,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婆”。在颂莲眼中“她仿佛已经上百岁了”,她也知道自己已经年老色衰,她失去了被“点灯”的资本,享受不到妻子的权利;她完成了相夫教子的使命,剩下的生命只能在这个“家”里蹉跎着。日复一日,她也变得了无生气……
二太太卓云,一开始她是最热情接待颂莲的人。没想到她却是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小人。她处心积虑地建立自己完美的形象,步步为营。然而为了争宠,她不惜在怀孕的三太太的茶饭里下堕胎药,致使雁儿在玩偶上插针诅咒颂莲。封建礼教的奴化,使她的内心变得阴暗,她的人格与尊严也受到了扭曲。
三太太梅珊,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女人。她敢爱敢恨,在得不到老爷的爱后,她叛逆地与高医生私通;她公然地违抗老爷的规矩,与颂莲争风吃醋。她每日清晨在庭院高处的唱戏,表达了她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在吃人的制度下,她被推入了死亡的深渊……
四太太颂莲,这个洋派、受过新式教育的大学生,最后还是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争宠的战争中,泥足深陷。颂莲的名字很有意思——歌颂莲花,宋代周敦颐有《爱莲说》,他对莲花赞赏有加,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初到陈家时,对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是敬畏的,她顺从地按照“祖上的规矩”拜访各位太太。后来,她渐渐流露出对“规矩”的不满,她甚至破坏了规矩,要求在房间里吃饭。可是,她也逐步的在“规矩”前迷失了自我。在惩罚雁儿的时候,她居然成了“规矩”的执行者,她学会了利用规矩去压榨他人。最后当她目睹封建礼教是如何杀人之后,她崩溃了,她变得疯疯癫癫。原本最有希望改变、改革制度的颂莲最后也在“规矩”中沉沦,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啊。
那高高挂着的红灯笼,却是用血染成的啊!
1.金心异指钱玄同。一九○八年他在日本东京和作者同听章太炎讲文字学。“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曾是《新青年》编者之一。一九一九年三月,复古派文人林纾在上海《新申报》上发表题名《荆生》的小说,攻击新文化运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名“金心异”,即影射钱玄同。
——旧作,成文于200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