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公十三年
【题解】
本文是《左传》中最完整、典型的外交辞令。鲁成公十一年(前580),晋厉公与秦桓公约定在令狐(今山西猗氏县)会盟,秦桓公违约未至。接着,秦国又联合狄、楚,妄图引导二国伐晋,秦、晋关系恶化,导致晋派吕相去与秦国绝交。吕相的长篇言辞中列举了秦、晋二国历代邦交的情况,以大量事实来说明与指责秦国的背信弃义、自绝于晋,同时又留有转圜的余地,希望秦国能悔悟和好。全文以雄辩壮阔著称,在委婉中锋芒毕露,系统而富有条理,充分利用了夸饰铺张、纵横反复的论辩手段,甚至强词夺理,揭示了当时大国之间激烈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实质,对后世“檄文”一类文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晋侯使吕相绝秦〔1〕,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2〕,戮力同心〔3〕,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4〕。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5〕,献公即世〔6〕。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7〕。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8〕。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9〕,是穆之成也〔10〕。
【注释】
〔1〕晋侯:晋厉公。 吕相:魏锜之子魏相。
〔2〕昔逮:自从。
〔3〕戮力:并力,合力。
〔4〕昏姻:即婚姻。
〔5〕无禄:没有福禄。即不幸。
〔6〕即世:去世。
〔7〕用:因而。 奉祀:主持祭祀。即为国君。秦纳惠公在僖公十年(前650)。
〔8〕韩之师:僖公十五年(前645),二国在韩地交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后放回。
〔9〕集:成就,成全。秦纳文公在僖公二十四年(前636)。
〔10〕成:成就,成全。
【译文】
晋厉公派吕相去与秦国绝交,说:
“自从我们献公与你们穆公相互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又用婚姻来加深这种关系。上天降祸给晋国,文公去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昔日的情义,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在晋国主持祭祀。但他又不能完成这一重大功勋,从而发动了韩地的战役。他后来心中懊悔,因此支持我们文公登上君位,这是穆公成全我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