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毛的人,多是一半喜欢她的作品,一半喜欢她独立、自由、壮阔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不然,大家也不会总想着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大多数的我们被困于现实和理智中,“自由”也不过是一种奢侈的念想罢了。
所以我们喜欢三毛,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更欣赏她勇敢的把自己投放在大千世界里,身心一起流浪。
她曾说:“生命的历程,无论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读过三毛的书,一定会被她的异国情调所吸引。这个几乎在每张照片中都穿着牛仔裤的女人,一生中曾去过59个国家和地区。
24岁时便远赴西班牙,德国和美国求学。曾仅仅因为被一本世界地理杂志吸引,背起行囊,走进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
“不记得哪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
“我当时的一大愿望就是横渡撒哈拉。可是,一旦面对它,我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很天真。”
她没有横渡撒哈拉,而是在那里和她的荷西结婚,并住了下来。虽然他们的日子过的很匮乏,连吃水都困难,但富有生活情趣又豁达的三毛却在那里发现了撒哈拉的美。
如果你看过她的散文《撒哈拉的故事》,都会觉得那里是一个极度诱惑的地方,让人有去亲自探索的冲动。也有人觉得她写的太美而不太真实。
我倒觉得,《撒哈拉的故事》除了那些故事本身之外,也是三毛独特性格魅力所折射出来的特有的撒哈拉风情,她的乐观,洒脱自然。
她在描述自我时曾经说过:“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我常常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
所以她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也是会跟别人眼里的不同。
三毛除了极度热爱自由之外,也一直对爱十分渴望。并且她渴望什么定会奋不顾身去争取,也包括爱情。同时也是在爱情里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
可是真正的爱情却从未真正眷顾她。
她曾为初恋割腕自杀,曾爱上一个品行不端正,下流无耻的混蛋画家。最后在要与那个画家结婚的时候发现她是骗子,已经有了家室。于是她嫁给了苦恋她六年的荷西。
天意弄人,但有时候老天也是善意的。在与荷西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时光。在她的内心深处,与荷西的爱恋,如童话般美好。
然而老天也不全是善意,他把荷西送到她的身边,却又无情的夺去。结婚6年后,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的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
“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荷西死后,她失去了生命中最值得眷顾的理由,之后多年,他一直恍然行走于这个孤独的世界,如果不是父母一再恳求,她也许早已追随荷西而去。
当然,最终她还是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人说是她不堪病痛的折磨,也有人说她对死一直都有一种好奇。
而我觉得向来喜欢自由,随心所欲的她不过是不想让命运支配她的人生,包括死亡,所以,她选择了自己来安排。
在她的思想里,人是分肉体和灵魂的,我相信她是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喜欢她,就是会无可救药的喜欢。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性格,喜欢她的生活方式……
愿她在天堂能找到她要的自由和快乐!
附上三毛的经典语录给同样喜欢她的你们:
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清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骄傲,从不寻找。
没有原则地跟别人和平相处,在我看来,就是懦弱。
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