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描述心智健全与不健全的一种边界行为,患者的情绪状态,总是处于精神病与神经质中间。
患者面临冲动性、内心充满愤怒、对抗、攻击性、抑郁、和暴力等问题的风险。
而且,边缘性人格障碍极容易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在美国,数据显示,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几率是6%。
目前,鉴别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是这种障碍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如果没有典型的极端的特质,治疗师都无法准确的鉴别出。
一旦更进一步,表现出狂躁和抑郁交替,就容易被误诊成双相障碍。
------------------------
通常,有4种边缘性人格障碍:
1、隐居者
恐惧,被吓坏了的小孩,一直渴望藏起来,孤独,独居。
2、流浪者
无助,扮演弱者,牺牲者,希望被完美的人来拯救,总是不停的寻找依赖,孩子,爱人,都是幻想依赖的对象。
3、国王
空虚,于是索取,掌控,剥削,掠夺,希望他人顺从。
4、巫师
愤怒,怨恨,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为什么识别边缘性人格障碍很难呢?
因为对于点头之交来说,这类人看起来十分正常。不同类型的患者有自己独特的症状集合,他们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定的互动方式,对自己的爱人,孩子,和对其他人采取不同的相处策略。公开场合,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在不同的结构环境中,他们也有良好的的应对水平,很多人甚至事业非常成功,人际关系貌似一切良好。
但备受折磨的只有3种人:关起门来的自己 亲密关系(父母或爱人) 自己的孩子
----------------
这篇文章,先介绍第一种类型:
隐居者——一直害怕外面,想藏起来的小孩。
“我想独居于城堡中,又有护城河的保护,没有人能飞入。”
-----------------
隐居者患者,有着坚硬的外壳,让人难以打破。他们一旦失去了控制感,就会感到惊慌失措。他们表面充实、上进、理性、努力。但坚不可摧的外表下,却充斥着恐惧,混着敌意的慌张。
“如果不让外界触碰我,我会感受安全的多!”
很少人能够理解隐居者的痛苦和挣扎,他们不会去求助,他们会将自己裹起来,最好再加上一道锁。他们甚至害怕照相,甚至会把相册中自己的影像手动减掉。他们想逃避人群,藏在幕后,内心深深的防备着其他人。
只有他们最亲密的人才知道,他们内心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焦虑,愤怒,以及偏执,有多严重。
隐居型患者,往往事业还不错,被恐惧驱动,也被恐惧摧毁。有追求卓越的动机,希望自己出类拔萃,却无法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果允许他能充分的选择,他们,可能宁肯选择不工作。
通常,他们会有失眠的折磨,夜晚的时间,是最糟糕的。喜爱独处,其实又偏执的渴望归属感。
在社交中,隐居型患者对自己的私事讳莫如深,他们是封闭的,隐秘的。有时又表现的十分突兀,像变了一个人,高谈阔论指点人生,像是非常擅长社交,这是他们突然戏剧化的表达。
大多数时候,这类患者宁愿从生到死都藏在壳子里,被人关注其实是要了他们的命。
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隐居者患者看起来十分坚强。因为他们可以忍受足够多的孤独。独自一人比和其他人在一起让人感到安全。但独处并不能缓解他们的焦虑。
他们害怕权威人物,这种恐惧已经泛化。扩展到拥有权威和权利的集体。例如政府机构。他们非常害怕被迫害,有时发展出极大的敌意和愤怒。他们喜欢隐藏恐惧,去故意挑衅这些权威,这样来否定内心的感受。
这种挑衅权威的行为,来自于童年母亲对自己肆无忌惮的隐私和边界侵犯。导致他们内心一直在喊:离我远一点,我要一个人呆着!
但他们想要的是独处,却不是被抛弃。最好是不打扰。因为成年后的患者,无法忍受与人亲密。他们害怕,对方的情绪,会像海啸一样将自己吞没。
隐居型患者与他人的关系是极不稳定的。他们认为阴谋无处不在,所以一直在对亲密相处的人试探,你是和我一起对抗世界,还是来对抗我的?
内心状态的管理,耗尽所有能量,与他人的交往会让他们不堪重负。他们不喜欢娱乐活动,尽量避免他人来家里做客。他极少允许其他人来家里玩或者拜访,因为对其他人毫无兴趣。更不喜欢度假,因为度假代表着有更多的外界交流。
隐居者通常有个对孩子身体健康极为敏感的母亲。孩子稍微不舒服,可能会过分的忧虑和关心,反应过度。所以隐居者发展出一套麻木的状态。他们经常对自己的病痛置之不理,或者若无其事。他们尽量忽略自己身体病痛的信号。通常他们面对疾病的时候十分乐观和坚强。他们也对其他人对病痛的反应无法接受,甚至十分鄙夷。
隐居者在社交初始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十分阳光,假装一切正常。隐藏起自己的猜疑、阴暗、难以接受和挫折。不过,接下来事情如果没有按照他们的方式来,那么你会发现,立刻变成了果决、执拗、有强迫性并且没有耐心的人,紧接着会爆发突然的强烈的怒火。
他们不能忍受自己微小的错误,所以,没有100%把握之前,他们宁肯放弃争取。因为如果没有成功,那么将会是对他们安全感,最沉重的打击。
虽然他们经常论述,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关注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极端敏感。批评或者拒绝,足以摧毁他们的自我。
隐居者十分的害怕被拒绝,他们宁肯选择被抛弃,也不愿选择被拒绝。抛弃是他们能忍受的孤独,而拒绝确实毁灭性的,拒绝代表失。他们对自己需求认可的想法感到羞耻和害怕。所以他们在外装作不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论。
这也是最常见的令人矛盾之处。
一个内心混乱的人,也表现在家务上。隐居者的家里,基本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半成品手工。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一处是安全的,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最大的折磨,莫过于无人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身一人。
隐居者总觉得,他们会失去一切所需要的东西。所以他们在生活中,总试图牢牢掌控。如果有人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和安排,他们会有滔天怒火,有一个人曾经写:计划如果改变了,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强奸了。!
他们又强烈的占有欲。疯狂的保护自己的财务。
他们也无法暴露真实的自己,因为看不见的东西,不会被拿走。
隐居者型患者尤其喜欢惩罚自己所爱的人。最明显的,就是封闭于心门之外。
当他们愤怒时,你最容易看到的,是一堵冰封沉默的石壁。有时候,也有肆无忌惮的怒火。他们会创造一种氛围,沉默压抑的窒息,让所有人都觉得有罪,无论怎么做,都不对。
而且,这个是一个一直持续下去的游戏。通常,他们是冷暴力的惯用者。
他们对爱人的占有欲极强,有着强烈的嫉妒之心。
体现在无论男女或者是亲属,只要爱人有过多的联络,和感情沟通,他们就会怒不可喝,身体里滋生出一股暴力。他们认为自己被背叛了。你只能是与我一个人单方面的存在。一旦独占不成,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冰冻。
紧接着,他们会对爱人有敌意,常见的表现是尖酸刻薄的嘲讽,挑衅,不合情理的要求,乱发脾气,甩脸色,还有冷冰冰的沉默。
他们的痛苦在于,他们并不是真的乐意一个人,而是不能放弃对他人的警惕,怀疑,和猜忌。他们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而自己也不愿意看到自己。
这类型的患者,罕有愿意去与心理咨询师会面的。
----------------------------
隐居者类型的患者是如何形成的?
隐居者型,有一个有严重迫害焦虑的母亲。
--------------------------------
她们第一表现是,占有欲和控制欲。
紧密的共生关系,让孩子窒息。母亲会过度的保护孩子,她们讲羞愧感和耻辱感投射给孩子,她们特别喜欢与孩子黏在一起,无法放手。这类母亲,潜意识要求,孩子要对自己奉献出绝对的忠诚。
她们教给孩子的信念:生活太危险了,你根本无力抵抗。持续不断的给孩子传递消极的信息。她们习惯让孩子对许多事有焦虑,蚕食掉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潜意识中一直有害怕,却不知道害怕的是什么。
母亲会把孩子拖入到她的保护壳中,认为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她们察觉不到,风险只存在她们眼中。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想独立探索世界,她们的母亲会阻挠,因为独立的行为会威胁到母亲的安全感。隐居型的母亲,会竭尽全力阻挠孩子的独立,社会化,和自主的发展。
她们相信,自己在保护孩子免受外面的世界危险的侵扰。这类母亲,一般都有慢性疾病:眩晕、风湿类炎症、偏头疼等。
她们对孩子遇到的问题总是大惊小怪,传递的信息是:事情很严重,你没有能力去应付!她们总是唠叨说,当心,你这样就会有糟糕的结局。
对于渴望独立的青少年,他们会反抗和怨恨母亲的这种过度保护,讨厌母亲对于危险的警告和唠叨。
然而,长时间的关于危险和恐惧的催眠还是起了独特的效果。
童年父母的威胁和风险警告,让他们的大脑按照错误感知风险的方式装配而成,许多隐居型的患者,会较晚考取驾照、结婚、生子,甚至会考虑丁克。因为他们内化了母亲给的恐惧。
隐居患者的母亲,通常是比较迷信的。她们有的甚至坚信自己可以通灵,因为只有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神灵,才能理解自己。
母亲总觉得伤害近在咫尺,这样的担忧让他们深受折磨,并且会隐隐的归结,别人对善良的自己,怀有恶意。
这一意识直接传递给下一代。
许多隐居型患者,也喜欢相信或使用一些魔法的手段,来减轻潜意识的恐惧。比如佛像,或者某种拥有神力的符咒,肖像,经文等等。使用这些,可以给隐居者一种掌控自己所处环境的感觉,缓解内心的焦虑。
除了迷信,他们还可能选择,使用,食物、酒精、陌生性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伴侣发生隔阂,或伴侣不在身边,他们就容易抓住任何适用的机制,去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以其他感觉,来掩盖内心的不安,恐惧和羞耻。
隐居型患者的母亲,通常还喜欢用愧疚感来控制他人。她们对孩子过分的好,也经常重复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不容易,暗示孩子,你需要感恩和对我进行保护。不能离我而去。
她们的恐惧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她们编制了一条看不见的网,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侵害,但这张网让孩子变得无力,悲剧的是,隐居型的患者,会终身生活在母亲编制的这个网中,直到死去。
-------------------
Reviews the book:Understanding the Borderline Mother: Helping Her Children Transcend the Intense, Unpredictable, and Volatile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