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付小费也是付给自己的,这就是人性啊。
人性是个复杂的问题,或者说人是个复杂的东西。
说错了,人不是东西。也不对,人就是个东西。
那人是个什么东西?
人性如汉语,有时候怎么说好像也不对,有时候怎么说好像也对。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男人有两大妙招:
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
女人也有两大妙招:
和穷人总是谈钱,和富人总谈感情。
客户也有两大妙招:
和质量好的谈价格,和价格低的谈质量。
林则徐说,
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
用眼花缭乱的心,观眼花缭乱的世界,何其乱也。
林则徐老先生以一组人性两端的对比,思辨地看待人性。
即使如此,防欲和从善依旧会在修行稍有差池时,前功尽弃。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当他们在一个灿烂辉煌的花冠游行的队伍中走在最前头,率领着 傲慢、放纵、奢侈、无耻行进时,他们赞不绝口,称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无耻为勇敢。”
可见人性何其复杂?
爱因斯坦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也就是说,这一个维度的问题,要到上一个维度里才能寻找答案。
答案永远比问题高一个维度。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升维思考。
人的本质就是一团能量,人时刻跟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量性质和级别的不同:
有的人可以干扰你,有的人可以感化你。
有的人可以拉高你,有的人可以拉低你。
“能量感应”是世间一切关系的根本:
科学家称它为能量。
道家称它为“气”。
佛家称它为“缘”。
儒家称它为“礼”。
众生称它为“利”。
人有三性:兽性、人性、神性。
兽性,就是不会独立思考;
人性,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
神性,就是成为思考的观察者;
有人简单把兽性简单界定为欲望、暴力,人性界定为道德是非,神性界定为大爱包容。
趋向兽性的程度,是本能战胜理智的彻底程度,而趋向神性的程度,是理智驾驭本能的力度。
事实上,世界依旧乱成一锅粥。
用一句话形容“以智外求而迷失,以德内省而折磨”。
简单的讲,科学发展没有消灭贫穷饥饿犯罪;道德教化知易行难进退维谷。
探寻解题之道,遍寻世界名家,对人性的理解,都没有超越柏拉图。
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部分老百姓听都听不懂,何况“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
弗洛伊德 讲“本我”、“自我”、 “超我”,依然只是分析问题,没法解决问题。
柏拉图提供了一种区分人性和兽性的好办法,即睡梦中不尊法律和道德、敢于恣意妄为的部分即为兽性,与中国人说的酒后兽性大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在于,醒时也有人不尊道德与法律,人性有恶,动物也有善,我们没法简单地用善恶等同人性和兽性。
再看神性,是人想像出来的自我理想化身,简单地说,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善美全、永恒不灭。好是好,实现起来有点难。在这点上,东西方的处理不大一样。
古希腊的神话里,神也是有缺陷的,也会嫉妒,也会杀戮,简单的说,也有兽性。
虽然是向现实低头了,却也显得真实可信。
中国的神倒是高大上,没有缺点,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最有温度的却是人间,仙女都要下凡,而且都还是王母娘娘家的亲戚。
偶尔来个孙猴子,搅得天翻地覆。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种境界,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质疑和审视,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种境界,抽离出了一个“高维的我”,是“我看着我在思考”,所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的人最简单,很傻很天真,但是往往会因为看不到真相而碰壁,或者被收割;
第二种境界的人最痛苦,他们想的很多但又想不彻底,被自己的思想所蒙蔽,自以为是。
第三种境界的人最幸福,他们真正的走向了开悟,没有了执念,不再着相,逍遥自在。
人生最难的,就是从“人性”到“神性”的升级,也是第二种境界到第三种境界的跨越,但唯有抵达第三种境界,才是人脱离痛苦的唯一方式。
完成这个升级之前,是“我在活着”,完成这个升级之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
让自己看着自己的各种“行动”,随时纠正自己,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站在高维俯瞰自己,俯瞰众生。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不是别人,就是“高维的我”,他一直在你头顶注视着你,如果你觉察到了他,你就是他。
这就像玩游戏,之前你总以为自己是游戏的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
后来忽然有一天,你发现不再是游戏的主角,而是玩游戏的那个人。
于是一瞬间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像拨开乌云见天日,让你刹那间看透万物的真谛和人生的真相,简直妙不可言。
人性的议题太博大,我也谈谈自己的四点浅薄意见:
一是平常心看人性。
阴与阳、黑与白、美与丑、香与臭本来相伴相生,世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是常态,共同构成了这个黑夜与白天交替、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是以自律带动他律。
有好的细胞,才能构成好的社会。
自律了,少则带动亲友,大则带动社群积德行善。
三是形成动态平衡。
中庸之道,不是不偏不倚,而是根据事物发展,不断找到新的动态平衡点,与时俱进。
当然了,难也难在如何始终能找到动态平衡点。
四是始终争取化恶为善,把事物向好的方向引导。
比如知识本身,经常宣传榜样的捷径,其实已经违背了知识的原理。
但正是抓住了人性中爱走捷径的恶,很多善的知识被保存、不断发展下来了。
说了很多,好像什么也没说,的确也不好说。
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