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的大雪给我们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利,但孩子放假着实让我应接不暇啊。无奈,我也随着雪休而休息了一天,在家陪娃以后看书时间充裕,哪成想也是磕磕绊绊,多亏今天共读的内容不多,断断续续也可以斜街上,不然可就尴尬了。
上周最后一天,了解精神胚胎的作用,它的存在是决定了孩子是否可以完整成长,进而获得更好自己的基础,那么精神胚胎一直都是以胚胎的形式存在吗?既然这个内容被概念定义为胚胎,就证明了一件事,它会随着成长而产生变化,最终化为营养化整为零。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逐渐实现自我的过程。然后自我就变成了新的主宰者,精神在这一刻就从精神胚胎的概念,转化成为自我的概念。名字的改变,形态的变化,不影响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依然是指挥大脑的指挥官,由它来决定我们外在行为的表现。
而今天第九章的第一节,我们就开始认识到这个新的概念自我的发展端。也就是我们最开始展示自我,理解自我,感知自我,内化自我的系统循环。就如同我们要想跑,先会走一样,我们自我的形成也是从基础开始。
那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自我的意识,又是如何向外在世界表现我们的自我意识呢。
蒙特梭利说:“儿童通过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而获得尊严;通过自由使用其选择能力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独立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结合蒙特梭利的观点,孙瑞雪老师综合她的认知和理解,在文中给我们举了一个最实际的案例。那就是,孩子的自我认知都是从便便开始的。
对于有过孩子的我们来说,孩子的这个过程我们都曾见证。孩子不是一直对便便感兴趣,而是突然的某一天,就如书中所说那样,生命里的一扇门突然被打开了,一个意识从门里走出来,而儿童也是突然之间发现了这个意识,这个意识就叫做自我。
所以这并不是规定的时间节点,而是像一个水桶在蓄水一样,蓄到满的时候才会溢出来,而这扇门就是水溢出的那一刻打开的。所以这个自我很突然的就出现了,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完整成长的成年人来说,突然就会激起我们的应激反应,也开启了我们的界限感和指挥感,我们的第一反应就让这些事情快点过去,没意义。
当孩子对着便便发呆、哭了又笑,笑了又哭,除了看之外,然后还会去嗅和触,这样的事情就更让成年人崩溃。但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他精神胚胎进化的过程,是他对分离、剥离和自我的认知过程,也是让他行程自我意识的过程。
很多时候,成年人都会勒令禁止,抱走、拖走、拽走等等,屡次不听,还可能恐吓、大吼和打骂。这样的行为和做法,都会对孩子的感觉、认知、情绪以及背后精神胚胎的发展产生束缚和影响,进而孩子就不会得到完整的成长,精神胚胎也可能也因此而停止进化,那么完整的精神自我就不会形成,就如同我们当下说的,这个人心智不成熟,或者这个人心智偏激等等。
当我们肆意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可能正在制造和生产着一个这样的人。我们能看到别人的不足,说明我们有观察能力,那我们觉察自己了吗?没有觉察自己,说明我们自己的精神成长并不完整,那不完整的我们,又怎么能教育和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精神完整的成长体呢。
从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这个对便便的认知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孩子的内化和心理历程都需要时间来一点点分析和沉淀。经过了这个便便的时期之后,她也会因此而变得不一样,由内向外的改变。这就是精神胚胎的进化,这就是精神的成长。
回答一下今天的共读问题。11月8日共读内容: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一节: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请回顾:孩子当时是如何感受“我的”的
看着书中的例子,那一刻我已经共情了。我觉得这和我的儿子一样啊,他也是这样感受便便的,观察它,而且不止一次的观察,还不局限于看这一种方式观察。他还会抓,还会闻,就差品尝了。
但我在回看儿子感受我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当时的做法并不正确。我没有接纳他的感受和认知,也没有尊重他的精神胚胎的进化和精神的成长,我制止和扼杀了他继续感受、完善、内化、进化精神胚胎的成长。
进而造成后期,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吃的,很多都是我的,是我的,不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不可以给别人等等现象的出现。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了问题,做了补救。但读着这本书,我知道我们做的并不是最好,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帮助孩子精神胚胎的进化。
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精神成长的不完整,使得孩子没有得到完整的精神成长,这是我们的问题,需要我们觉察和调整。希望,这一刻我们的认识并不晚,也希望有更多新父母可以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孩子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一个生命体,我们通过哺育、陪伴、见证他们的成长,来修补我们的缺失和不足。孩子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另一个进化自己的机会,我们不是在教育和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成长,而是通过与孩子一起成长,明白我们该如何成长。
对不起儿子,请原谅爸爸之前的错误行为。感谢你的存在,又给了我一次成为更好自己的机会,感谢你又给了我一次生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