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剧透)
HA 在那盏路灯的下面
有一个小姑娘在哭泣
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
HA…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前奏音乐一响起,就好感动,《路灯下的小姑娘》翻唱于modern talking原唱的《brother louie》,也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迪斯科,80年代的童年,这首歌充斥在我们大街小巷的每一寸空气里,对我自己来说,真的太爱太爱了,人们都说,通过一首歌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个故事,而这首歌是让我想起了一整个年代。
然而也可能是电影里的一个bug,我不是很确定,刚才去查了一下这首歌的中文翻唱首发应该是1987年,可是贾玲穿越回去的年代是1981年。好在我对类似无伤大雅的bug并不很在意。
划船的时候,冷特问:你哪年生人?
贾玲:1982年。
冷特:啊?
贾玲:哦,我的意思是我想明年生孩子。
贾玲式的幽默,是傻傻的机灵。她为了撮合李焕英和厂长儿子沈广林处对象,给他俩买了连坐的电影票6号和7号,没想到电影院的单号票和双号票是分包间的…
贾玲也很会煽情。她知道如果李焕英和沈广林结婚,以后会生出一个很有“出息”的女儿,留学美国,月薪八万—这个女儿不是“贾玲”,但她为了让李焕英高兴,便不想让自己出生,当她看到李焕英的结婚证上的丈夫名字“贾文田”,她急了,情急之下撕坏了结婚证…
贾玲的选择,诠释了一种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和放手,这是只有真的肯为爱而愿意自我牺牲的人可以领悟和感受的情感。
第一次看贾玲演电影,感觉她演的非常轻松自然,胖腿随意一支,酒窝随意一送,用最简单的唠嗑,就完成了台词最质本的奥义。
--“我来你高兴吗?”
--我高兴呀。
--“我能让你更高兴。”
--“我跟你说李焕英同志,你现在就得开始想了。”
-- 想什么呀?
--“想你女儿挣完钱以后你要买什么呀?”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贾玲之于李焕英的一腔热血之情,也正是因为李焕英这样的母亲给了女儿最好的爱。有故事说,孩子在降临人间之前都是天使,看着人间选父母,只有当天使给了一对父母足够的信任,才会降临人间…所以,当孩子来到一个家里,父母为什么不能无条件地爱他们呢?
好的父母绝对不是像王琴那样,认为孩子挣钱多和每个人都认同的优秀才是有出息。
好的父母不应该是马鞭,要求孩子成为父母要求的样子,而应该是马背,让降落凡间的天使累的时候有地方可以休息,至于孩子活成什么样子,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妈,你为什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李焕英对女儿的喜欢,不因女儿是怎样的人,不因她“有出息”“长得好看”,而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我想哭啊。。。
80年代的李焕英,有着那个年代的父母所不及的育儿标准:不因为孩子成绩差而责罚打骂。
21世纪的李焕英,仍然有着这个时代的父母所不及的亲子观点:我不要求你月薪八万,只要你健康快乐就行了。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也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自己以及我的女儿,我有反思,也有检讨。母爱各色各样,但母爱都是了不起的。
也感谢这部电影开启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那时候的个人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大概叫二八自行车吧,我老家叫“架重自行车”,我爸就拥有一辆,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不是必要,乡邻是不会买自行车的,邻居有事出门,经常来我家借,直到我五六岁左右,自行车才慢慢地在乡村里普及了。
还有“补裤子”真的不是梗,而是80年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张江的屁股上有两个大补丁,我隐约记得我三四岁时候爸爸也有这样的裤子,电影里的镜头,也会给我梦一样的感觉。
至于孩子的裤子,破的位置则总在膝盖部位,到我7岁上小学,我还有这样的裤子,有两条绿色的裤子,看起来是全新的,偏偏两边的膝盖部位都有方块的补丁,我妈至今还常和我说童年的这些事,我总是嘻嘻地笑,开心又安静地听她说这些不插话,其实这些我全记得…
看完了电影,脑子里还在响起那首歌:
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
我会用我的爱温暖你的你的心灵
哦,不要不要悲伤
哦,不要不要哭泣
哦,在这夜里妈妈还在还在等你…
有些歌听多了就会厌,有些歌因为太古早现在便不太喜欢,而这首歌历经30多年,我还是那么喜欢,一点都不会厌。
哦!80年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