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都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小时候,与自己的父母;长大后,与自己的爱人、朋友;老去的时候,与自己的孩子。
在与周围人的相处中,我们建立了关系。
有时候,关系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不再寂寞;有时候,却带给我们痛苦,甚至想结束这关系,哪怕变回孤家寡人。
我们痛苦,因为用尽力气,对方似乎也永远不理解自己;因为莫名其妙就能为一点小事而争吵;因为苦口婆心孩子依旧不听话;因为还没被了解,就已经被误解;因为我们看重的,却被对方轻易挥霍......
我们困惑:为什么他总要求我改变?而不是接受本来的我?为什么跟他沟通总是像在照镜子?为什么这么固执和自我?他/她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
当我面临着关系困境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总是:他、你、孩子、对方。我们总是在以自我为中心地寻找外延的因素,试图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可是,我们却很少深入自己的内部,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看得清别人,对方也看得清我们。可是很少有人可以看清自己。
认识自己
处理外部关系的第一步:认识自己。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相处。
如果与外界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与自己的相处也一定出了问题。
比如,你害怕他的离开,因为你对自己就不自信,潜藏的自卑让自己没有了安全感;
比如,你认为他不接受本来的你,因为你本身就没有接受自己,不喜欢自己。
比如,你觉得孩子不听话,可能你本身就是个控制欲强的母亲。
比如,你看到的对方的毛病,事实是可能正是投射出来的自己。
所以,当你与外界的关系出了问题,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问题?是不是自己先出了问题?
我们的成长,就是不断地与自己磨合、相处、接受的过程。
在这些关系的处理中,我们逐渐地认识了自己。
认识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执念,认识自己的成长和教育背景: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他人认识的我是什么样的?我怎么看自己?感知自己的心理、情绪、情感。认识自己的一切。
当你认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你与他人的关系才会改变,周围的一切也就随之而改变了。
你可能是错的
处理外部关系的第二步:不要太固执,因为你可能是错的。
我们在关系出现矛盾的时候,都很自信地挑剔着对方,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可是亲爱的,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
问题一旦浮现,一定是当事人双方的问题,而不单单是一方。
你的固执己见、骄傲自大,很可能一叶障目,让你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其实,只要通过第一步,真正客观的认识了自己,第二步也就有所觉悟了。你才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错了?万一自己也是错的呢?......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自省,我们也迈开了可以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因为你有了意识,才会主导自己去行动,才会愿意为了改变关系而改变自己。
改变态度,学会方法
处理外部关系的第三步:改变态度,学会使用方法。
有了意识,改变态度很重要。具体如何去做,也很关键。
即便没有意识,那么也请试着先从行动上去做。因为,行动也会逐渐改变意识。只要愿意去变,很快,你就会发现与外部关系的变化。
如何去做?停止使用之前的相处模式。
因为如果关系没有改善,那么我们很清楚长期不变的模式是无用的,那就需要尝试新的模式。
甚至,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当然,前提是:你愿意为了维系这段关系而改变。
如果你以前很努力地沟通,那么从现在起,请试着止语;
如果你以前很任性,那么请试着多关心一下对方;
如果你从来没道过歉,那么请试着说句“对不起”......
也许,此刻,你正在为一段关系苦恼,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闪现出换一个人、换一段新的关系的念头。
但是,亲爱的,如果你没有改变一点点的自己,哪怕你付出了千倍万倍的努力,也不过是在重复之前的循环。
有人说,愿意在争吵之后主动讲和的人,不是因为自己错了,而是更加珍惜这段关系。不是吗?为了一份自认为的小自尊,而放不下姿态来让步,宁愿结束这段关系。
可曾预想过,如果真的结束,可能就真的失去,再也回不去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想起时,或许当下这困恼的此刻,反而已经是相对美好的了。
那么,为什么不为了这份难得的相遇和美好,而去改变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