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要生存就需要增长,业绩增长、利润增长、增长率增长,增长贯穿在一个企业发展始终,这也是建立这门课程的基础。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几十年里面,企业享受到了各类红利带来的增长、不断完善的管理带来的增长,但是现在不少人忧虑,各种红利已尽,管理效果也趋于完善化,那如果还想保持增长,企业需要依托什么呢,由此引出了目前唯一可以带来增长的就只能是创新。
对于创新这个概念可以运用在技术、产品、业务、公司、产业等方面。前人研究结果给出创新一个元模型:S曲线。由这个元模型可以看到两种创新方式,一种是连续性创新,另一种是非连续性创新。在绝大多数时候企业的创新都是连续性创新,在处于稳定竞争的环境下,连续性创新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当企业到达连续性创新的极限点时,就得依靠非连续性创新带来新的转机,并且由非连续性创新也会带来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回报。
上面说到了一个极限点的名词?以技术为例,当单一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增长会越来越慢,到某个节点会出现停止而后就是失速和死亡,这个节点就是极限点。为什么会出现极限点?因为技术不断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变成复杂的合体,进而遭遇硬壳化直至崩溃。
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会遭遇创造性的破坏。因为企业的基础假设是连续的,而市场的基础假设是不连续的。市场带来了创造和破坏,因此市场代表破坏性思维,进而产生了市场和大环境的增长,而企业代表着保护性思维,终将面临着死亡。企业在面对市场的破坏性,唯有不断进行自我攻击和破坏,才能长期生存。企业对外的破坏产生了颠覆式创新,对内破坏产生了第二曲线。
因为企业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因此进行创造性自我破坏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企业想要做到长寿,首先尽可能去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那怎么判断第一曲线是否到极限点呢?首先要知道,我们说的第一曲线其实包含了显曲线和隐曲线两种,显曲线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看到的财务数据,隐曲线包含很多,比如技术、市场、组织等。而且隐曲线总会比显曲线早到达极限点。到达极限点的评判标准就是:单一关键要素是否出现十倍速变坏。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是否第二曲线只适用于大的企业,不适用于小的企业,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是不是一种飞跃?
对于这样的问题,要先明确尺度的概念,大尺度和小尺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类比举例,达尔文告诉我们:生物体时刻都会发生着突变,在自然选择和生物竞争的条件下,那些让生物体内更能适应环境的突变使得生物得以生存,有突变产生了生物的变异,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物种的诞生。这样就将新物种诞生原因这么大尺度的概念转换到突变这种小尺度的概念中。
那由此想到企业,企业从第一曲线转变到第二曲线,首先企业在第一曲线上的创新也是有一个一个类似于突变的小创新组成,新的第二曲线就是这些小创新中的某一个突变而来。所以可以说一次大的创新是由分形创新所构成,第一曲线由无数条次级的S曲线组成,次级S曲线中的某一条终究会成长为一条独立的第二曲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