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察认识一个事物,要学会从二个角度来观察,一种视角是从上往下观察,一种视角是从下往上观察。
从上往下看是宏观视角,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看到的是整体,看到的是格局,是胸怀,很多时候,我们囿于自己的一点点成功,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以为自己的一方天地就是囊括了整个宇宙的大世界。当我们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来思考时,就会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玩笑,真正找到有价值的点,而且只有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把事物放在更大更广的时空格局里面来思考的时候,才能去除掉遮在事物表面上的一层雾与纱,才能真正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放在更宽广的时空格局里来思考,会让我们更好的选择,以前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放在更长的时间范畴内、更广大的空间范畴内一对照,几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样,通过不断地比较分析,我们就能找到真正有意义的大事业,而不是在一些镜花水月的虚幻的事情上浪费自己有限的精力与才华。
另外,从宏观视角来思维,能够使我们从情感中剥离出来,不受制于特定事物的关系链接,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只是因为我们对事物关系太紧密,付出了太多了情感,致使我们情感上脱离不开,即便理性告诉我们这个事物的价值不大,但是情感上我们却无法疏离,就像《小王子》里面说的那样,这是一朵属于我的玫瑰花,因为我天天洒水、天天看它,欣赏它。当我们从宏观视角来观察的时候,我们从情感上就已经退出来了,这样才不会使我们为情感所困而看不清真相与本质。
宏观思维视角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边界,不要局限于一时一地一物,人生都是自我设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设定的边界,边界外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是无法驾驭的,我们习惯了边界内的一切。就像一头小象刚开始被人用绳索拴在木桩上,它怎么样也挣脱不了的时候,它慢慢地就会习惯了,也就放弃了挣扎,即便它长成一头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扎细细的绳索,但是,在它的思维认知里,挣不脱绳索已经成为了它的认知边界,随便拿一根绳索拴在小树上它都不会想要去挣脱。其实,我们人类亦是如此,当我们在一个个事情上不断受挫的时候,慢慢地这个挫折就会成为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的思维里面就会设定这个挫折作为我们的认知边界,以后只要碰到这种类似挫折,我们就会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就像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蛇,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里却已经设定好了碰到蛇就逃跑的模式,这是人类进化刻印在人类基因里的印迹,这就是我们的认知边界。
从下往上看是微观视角,是具体到一般,宏观视角让我们掌握事物的普通规律,但是,每个具体的事物都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会具有普遍规律并未囊括在内的特殊规律,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刀切。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有可能就会导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场飓风。现在的科学对于物质构成的不断细分,使我们越来越了解到物质的构成奥秘,其原理类似蝴蝶效应,决定一个庞然大物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微小得看不见的物质,就像基因决定人一样,不同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不同的种子的基因决定了长成什么的植物,小草的基因决定了小草的种子只能长成小草;大树的基因决定了大树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事物的了解,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了解具体的事物,必须了解具体的问题,宏观视角观察到的普遍规律只是有指导意义,就像知道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并不一定就能制造出原子弹。我们知道了宏观层面的信息,还需要对微观层面进行解读与了解。
宏观视角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微观视角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个从上往下看,一个从下往上看。无论宏观或微观,都有视角盲区,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比较完美地解决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