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轻的女士向我抱怨她的日子过得有些平淡、无味。她想改变,却怕破坏了现在的状态,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承受不住未知的压力;不改变,却又不甘心,不愿无声无息地活一回。
现在的日子过得平静、有序,一切都是可以预期的——找个合适的工作,再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再生个孩子可以忙二十年,然后可以盼着退休,天天可以跳舞、唱歌彻底轻松了……
没什么不快乐,却也没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
这种状态的描述让我想到了人在去世时候,那不再有起伏的心电图——如果日子过成这个样子,真的是"人未死,心先亡。" 她说她很羡慕我过着有意思、充实忙碌的日子,希望自己也拥有我所拥有的。
我听着,对她说,其实心里很羡慕她的,我可不太记得我有这样闲适、安然的时光。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我曾从事过很多职业,在军队大学教过英语,做过国际高端酒店的公关经理,房地产的销售总监。在北京经营着三家餐厅,书店,而在今年我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进修。
我今年40多岁了,过着"无所事事""随遇而安"的日子,好像总是要赶着奔赴下一个安排。有时插个缝睡个觉,也是为了攒足精力,迎接下一个课题。
我365天有200天在国内,30天给心理学大师做翻译,30天自己做培训、讲座,其它的时间自己要学习,剩下的100天,除了学习,我还要去美国、回家,有的人会想为什么我40多岁还要去哥大读硕士。
其实生命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和展现的过程,我做这些事,只是做了一个管道的事情,输出和呈现,我自己也学戏剧治疗,餐厅对于我就是布景,有故事、人物、道具,你会感到一种美好。
着眼点不在交换或平衡在找出你的"质感"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男人的一辈子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
娶了红玫瑰,久了,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
-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而这两种生活状态,我也姑且把它们化分为"红玫瑰生活"与"白玫瑰生活"。哪一种过得久了,如果没有替代、交错,任谁都难免会厌倦、疲惫的。
如果我们的生活,不用人们常说的"平衡感"而是找到一种"质感",我们可以品味、把玩,日子会不会更有趣?
这几年,我在不自觉中找到了一个让自己身体、心理、内在与我的事业、关系、成长达到平衡递增的生活方式与状态,每年拿出一个月的时间,静心。用一个月的时间跳脱出原有的生活圈,让我其他11个月能够保持在身心愉悦高效能的状态。
如何利用24小时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2016年雨果奖得奖作品《北京折叠》中,作者郝景芳以未来一百年后的中国为背景,首都北京被折叠成三个不同的空间,透过大地的翻转,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 第一个24小时(清晨六点到隔天清晨六点),是属于第一空间使用,这个空间住着最有钱有权的人。
24小时后大地翻转,接下来的24个小时,为第二、三空间使用,这两个空间分别住着工薪族和穷人,住在第二空间的工薪族可以使用16个小时,第三空间的穷人却只有8小时可以使用。
在《北京折叠》中,由于时间的转换,让工薪族和穷人,很难往第一个空间前进。幸好,现实社会中的我们,无论多有钱有权,都拥有一样的时间。
看了《北京折叠》后,我发现我折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空间。 就像是将白纸折成数等份后,即使是同一张白纸,也会有或高或低的、立体的折痕。
时间和空间,也可以被折叠。 先来说说时间。 我和大家一样,一天有24小时,在这24小时中,我折迭时间的原则是:让时间价值倍增。
让时间价值双倍的无价守则
我花两个小时学习,那么,我会让这个学习,在未来替我做事;
或者,规划一件可以做事的事,在学习的两小时内,这件事同时也在帮我做事。 近年,我发现,自己不只是折叠了时间,连空间也折叠了!
我,经常在内在空间与外在空间穿梭。 外在空间,是大家看得到的我。
例如:是个开了三家餐厅,跑到哥伦比亚大学修课,同时还不断地举办演讲及各种课程的人——这个,是所谓的环境或者外在空间。
内在空间,是我在灵性上的各种学习和执行,我学习如何呼吸、我每天静坐、与自己对话、我和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我时时觉察……
世人,总以为我是因为有了外在空间,才有时间来进行内在空间,殊不知,正是这看不见的内在空间,成就了我的外在空间。 我,是折叠时空的旅人,是在时间与空间中自在蹦跳的灵魂。
我,可以是红玫瑰,也可以是白玫瑰,可能还会出现别种颜色,你呢?
说明:挑选优质文章及视频,与大家共同学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1.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2. 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3.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阅读原文:http://www.jianshu.com/p/894198afcb13